郑常卿的话,让温言坐立不安。
她没有接话,郑常卿自问自答,继续说:“太孙选妃,在意的是他自己。可我看着太孙似乎没有想法,也没有想娶的人。”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谁入宫,都走不进他的心里。
温言这才说:“他惦记之前救他的姐姐,我想裴家应该不会让十二娘入宫,少傅对太孙,忠心耿耿。”
“可十二娘很合适。”郑常卿与女儿说道,“陛下的意思是选一位正妃,至于侧妃,没有人数。”
温言抿唇,陛下急了。
郑夫人说道:“拒绝不成吗?”
“敢拒绝吗?我只是说与三房四房不大亲厚,兄弟不和,裴司如何拒绝呢?”郑常卿说实话,“我猜当是选了十二娘。”
“唉,入宫不好。”郑夫人道一句,入宫有什么好的,闷在宫里,见不到外人,没有自由。
她拍了拍胸脯,感慨道:“幸而去年定了亲事,这么一比较,曹游还是不错的。”
曹游比不得旁人,但比起入宫,还是要好得多。
温言一直沉默,她知晓无论娶谁,对于太孙而言都是一样的。
太孙没有意中人,哪怕是有,裴司也有办法给他弄成正妃,偏偏人死了,裴司再有通天的本事也办不到。
“你怎么不说话了,有些反常啊。”郑年华看向女儿,“你每回都是叭叭叭地说一通,今天是吃了哑药吗?”
“太孙娶谁,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我有什么可说的,劝太孙拒绝吗?”温言无力道,“这是我们、也是太孙乃至陛下都无法拒绝的事。不如顺其自然。至于十二娘,裴家若无心,裴司会想办法拒绝。”
“你这回,怪怪的。”郑常卿说。
温言瞥他一眼,他立即拍手道:“对,就是这个眼神,我心里舒服多了。”
“我先回去了。”温言被逗笑了,“弟弟呢,晚上我带他睡,不打扰你们。”
郑夫人笑了,“你带不带他睡,都不打扰我们,乳娘带着他呢。”
温言瞥了两人,将摇篮里的奶娃娃抱走了。
郑夫人看着女儿的背影,莫名哀愁,“其实曹家也不好。还不如找个郎君入赘算了。”
“你找谁,找裴司吗?”郑常卿没好气道,“找谁都不好,你以为你女儿会吃亏?她才不会吃亏,你看看吕氏还在娘家待着呢。”
“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她故意作似的,明明是吕氏自己的问题。郑常卿,我告诉你,你别胡言乱语。”郑夫人不平,“不会说话就别说话。”
郑常卿瑟瑟不语。
****
春日里,天气好,晒娃也合适。
温言早起,就将奶娃娃放在廊下,一缕阳光斜入,十分暖和。
婢女拿着绣样给她,“您要不试试这个?”
女娘嫁人,自然是要动针线的,衣裳都由绣娘做,她就做些小东西。
然而,她是一根针都不想动,扫了一眼后,她高呼一声:“银叶、银叶。”
“来了、来了。”
银叶从屋里匆匆忙忙走出来,“您叫我,怎么了?”
“你绣。”温言捂着眼睛,指着绣样,“随意绣绣就好了,绣得太好人家都不信是我做的。”
银叶笑了,“主子,您这又偷懒了,我做了,您做什么?”
“我这不陪他玩儿。”温言抬起手,露出一双狡黠的眸子。
银叶习惯了,接过绣样,都是一些小玩意儿,她便不说了,接过来后就走,免得被人瞧见是她代绣。
陡然安静下来,温言有些不适应,让人搬了躺椅过来。她睡躺椅,郑年安躺在她的身上,四肢朝天,很是兴奋。
“睡吧,你睡一会,我睡一会儿,难得安静呢。”温言似是说给郑年安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
铺子里的生意如常,没什么大事,她只需看看账簿就行了。
没什么可操心的。
她在睡之前派人去了裴府,询问四房的事情。
等她一觉睡醒,仆人也回来了,她打起精神听着话。
“四夫人在后院住下了,四爷与八公子还在牢里,夫人说让您别管,安心待嫁,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都是后宅的事,她能处置的。”
温言又躺了下来,躺椅晃呀晃,摆摆手,让仆人下去了。
大夫人一直都是一个有心计的女子,但她不屑和后宅女子计较,她有满腹诗书,自然不会与这些脑子里只有丈夫的女人计较。
她不计较,不代表她可以不在意。
她既然说交给她,就代表她有办法来安排。
论起后宅心思,温言觉得自己是真不如大夫人。
怀中的奶娃娃醒了,踢踢脚,睁开水润润的大眼睛,咿咿呀呀地张嘴,温言伸手就捂住他的嘴巴:“别说话,吵死了。”
手动闭嘴。
温言还在想大夫人会如何解决四房的麻烦。
其实周家也在青州,这就避免不了见面,送节礼。因裴司的缘故,周家对四房肯定是奉若上宾,时间一久,就会知晓四房是烂泥扶不上墙,野心勃勃。
面对真金白银,没人可以真正地抗拒,四房觉得嫁女儿就给捞一笔,这一笔账,就该从四娘、从周家头上讨回来。
所以一而再地回来,还是理直气壮地讨要。
温言叹气,利益金钱让母女、父女变得面目全非。
本该是段美好的关系,如今可憎可恶。
温言自顾自想着,怀里的奶娃娃待不住了,她唤来乳娘,将人塞回去,自己躺在躺椅上继续想着自己的问题。
四房的事情不可怕,可怕的是萧离危说裴司会抢亲。
会是真的吗?
温言想不好,更不知道裴司的心思。
回头与大伯母说一声,等四房的事情解决后再说。
午时,阳光正好。
她抬首看着春阳,突然闲了下来,觉得十分无趣。她起身,思考一番,还是陪母亲吃午饭。
她又喊了乳娘,抱着弟弟一道过去。
郑常卿午时不回来,会在宫里吃,所以,白日里郑夫人是自己一人吃饭的。
乍见女儿过来,她还是有些不适应,当听到咿咿呀呀的声音后,她觉得适应了。
儿女双全。
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