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乔迁新居讲究特别多,杨家又来自孔孟之乡,所以这些礼数在杨母心里是一点儿也不能少的。
进了家门不能先入屋,而是要先拜四方神仙,焚香设案供奉上三牲五果,所有进家门的人都要先拜过了之后才能入住。
杨母很在意这个,所以在事情上做的很细致,眼睛时刻盯着仆子丫鬟准备着一切,容不得慢点马虎。
这样明显有点过于折腾,但杨怀仁也只能笑嘻嘻地由着母亲,即便母亲发了话,敬鬼神这种事,连家里最小的四个孩子也不能放过。
大官已经健步如飞,呵呵,也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别看小家伙年纪不大,可一双小粗腿还是力道十足,走起路来不但一点儿不晃悠的,而且踏着虎头靴子踩得地板咚咚作响。
何之韵最是遵从杨母的话,她带着大官似模似样的给看不见的镇宅神仙磕了头,嘴里又念叨着一些保佑家宅子孙的客套话,而大官已经忙着伸手去抓案上的果子吃了。
杨母看着大孙子喜欢,不过供奉给神仙的东西是不能动的,赶紧吩咐春儿把孩子抱过来,她这个当奶奶的亲自剥柑橘给孩子吃。
小鱼儿乖乖巧巧,最是惹杨怀仁疼爱,走路还没有大哥那么灵便,不过莲儿还是扶着小鱼儿按照婆婆的要求跪拜了神仙。
大壮大牛实在太小,还没发行跪礼,但也不能免了礼数,铁香玉和奶妈依旧抱着孩子个神仙行了大礼。
唯有兰若心挺着大肚子实在弯不下去腰去,只能让两个丫鬟扶着跪了跪算是给了神仙面子,拜是没办法了。
鬼姐也跟着几位姐姐一起拜,只是拜的哪路神仙,她是搞不懂的,只是觉得婆婆搞得很庄重,她也应该认真对待。
唯独两个不认真的就是杨怀仁兄妹俩了,面子事是要做的,但拜神仙的时候杨怀仁心中却腹诽着些别的话。
如果真有神仙,就保佑我的家人好了,哥命大,不用神仙老人家费心劳神来保佑的。
二丫头给神仙磕头的时候也是嘟嘟哝哝说着些什么,看她那个表情就知道话没好话,这丫头慢慢长大了,正是逆反的时候。
杨怀仁懒得管她,倒不是他这个当大哥的不称职,实在是二丫头性情刚猛,已经在女汉子的路上越走越远,早就回不了头了。
啰嗦了小半个时辰,拜完了神仙杨母才开始安排院子和房间让大家入住。
到这里乔迁新居的礼数其实还不算完,燎锅底这个传统仪式还不能少。
燎锅底的习俗来自何时何地,已经没法去探寻了,不过这个后世也一直盛行的民间习惯,在宋时就颇有讲究了。
所谓燎锅底,字面意思很明白,就是当亲友乔迁新居的时候,大家上门送礼,顺便大吃一顿。
而大吃一顿主家自然要开灶,开灶煮饭就要把先锅烧热,也就是燎锅底了。
这种形式的风俗的出现,应该不难理解,一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吃饭当成头等大事,二来则是用烧热了做饭的锅的方式来寓意祝福主家乔迁新居之后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倒是恰到好处。
杨怀仁重点安排好兄弟们和亲兵的家眷之时,就特意看了一下各家的锅灶,必须是崭新的才行。
另外各家的米粮,依旧是杨府供给,保证了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兄弟们如今都在各地的军中做事,还没时间回来看一看他们的新家,所以他们的家人,杨怀仁一定要照顾好。
杨怀仁在江南也没什么朋友,所以本来是打算自家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就算燎了锅底的。
没想到刚搬进来,门房还没熟悉好新环境呢,已经有人送来了数不清的拜帖。
杨怀仁心里觉得好笑,他不想掺和官场,和文人们也不太打交道,但来送拜帖的却大都是杭州地方官员和自诩书香门第的世家。
而地方上的乡绅名流也有一些,商贾倒是不算多,想来要么是商人们觉得自身卑微高攀不起王爷,要么就是乡捐之事吓得他们不敢上门了。
送拜帖的目的也主要是问候,算是尽到一些礼数,但实际上是不会亲自上门的,人与人之间等级差异的思想根深蒂固,谁也不会冒冒然自抬身价落了人家的笑柄。
大多数人还是约了日子表示会送一份礼物上门,但人是不会到的,真正表示要亲自上门拜访的,也只有些地方大员而已。
收礼这种事,杨怀仁从来不拒绝,连官家的旨意里都默认了他收礼的事情,更不会有人拿这事来编排杨怀仁。
社会风气很奇怪的,文人以清高自居,但金钱来往却不会直接往利益转让上去靠,官员之间互送礼物,也只会认为是礼尚往来,甚至会觉得有礼便是一种雅。
要这么说的话,杨怀仁也觉得他挺雅的,反正他不论收了多少礼物也不会帮别人办事的,更不会跟损公肥私扯上关系,毫无思想压力之下,他也乐得收礼。
于是燎锅底这种事,在平民百姓中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便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尽管如此,象征意义也是不可缺少的,杨母觉得不管这事和灶王爷扯不扯的上联系,但日子一定要好好选,宴会也一定要办的,至于人来不来,那是别人的事。
而燎锅底一般都选在逢九的日子为最佳,日子是阳日为上,寓意自家日子蒸蒸日上,搭配上红红火火,可谓讨尽了彩头。
十月初九这天,在门口摆上一个火盆,烘干的竹竿往火盆里一扔,竹子燃烧之时发出些噼噼啪啪的声音,便是向左邻右里宣告,今日我家燎锅底,欢迎大家上门祝贺。
杨怀仁这位家主自然是在中堂里摆下几桌宴席宴请那些杭州当地有头有脸的官员们,剩下的自家人嘛,前院里男人们饮酒作乐,后宅里女人们也聚在一起饮宴庆祝。
之后在门上贴了门神挂了桃符,门楣上还要贴一副字,一般上书“安居乐业”,表达主人家的美好愿望。
直到宴会结束,给来主家燎锅底的客人回了伴手礼出门,主家的燎锅底仪式才算结束。
中国人乔迁新居讲究特别多,杨家又来自孔孟之乡,所以这些礼数在杨母心里是一点儿也不能少的。
进了家门不能先入屋,而是要先拜四方神仙,焚香设案供奉上三牲五果,所有进家门的人都要先拜过了之后才能入住。
杨母很在意这个,所以在事情上做的很细致,眼睛时刻盯着仆子丫鬟准备着一切,容不得慢点马虎。
这样明显有点过于折腾,但杨怀仁也只能笑嘻嘻地由着母亲,即便母亲发了话,敬鬼神这种事,连家里最小的四个孩子也不能放过。
大官已经健步如飞,呵呵,也许这么说有点夸张,但别看小家伙年纪不大,可一双小粗腿还是力道十足,走起路来不但一点儿不晃悠的,而且踏着虎头靴子踩得地板咚咚作响。
何之韵最是遵从杨母的话,她带着大官似模似样的给看不见的镇宅神仙磕了头,嘴里又念叨着一些保佑家宅子孙的客套话,而大官已经忙着伸手去抓案上的果子吃了。
杨母看着大孙子喜欢,不过供奉给神仙的东西是不能动的,赶紧吩咐春儿把孩子抱过来,她这个当奶奶的亲自剥柑橘给孩子吃。
小鱼儿乖乖巧巧,最是惹杨怀仁疼爱,走路还没有大哥那么灵便,不过莲儿还是扶着小鱼儿按照婆婆的要求跪拜了神仙。
大壮大牛实在太小,还没发行跪礼,但也不能免了礼数,铁香玉和奶妈依旧抱着孩子个神仙行了大礼。
唯有兰若心挺着大肚子实在弯不下去腰去,只能让两个丫鬟扶着跪了跪算是给了神仙面子,拜是没办法了。
鬼姐也跟着几位姐姐一起拜,只是拜的哪路神仙,她是搞不懂的,只是觉得婆婆搞得很庄重,她也应该认真对待。
唯独两个不认真的就是杨怀仁兄妹俩了,面子事是要做的,但拜神仙的时候杨怀仁心中却腹诽着些别的话。
如果真有神仙,就保佑我的家人好了,哥命大,不用神仙老人家费心劳神来保佑的。
二丫头给神仙磕头的时候也是嘟嘟哝哝说着些什么,看她那个表情就知道话没好话,这丫头慢慢长大了,正是逆反的时候。
杨怀仁懒得管她,倒不是他这个当大哥的不称职,实在是二丫头性情刚猛,已经在女汉子的路上越走越远,早就回不了头了。
啰嗦了小半个时辰,拜完了神仙杨母才开始安排院子和房间让大家入住。
到这里乔迁新居的礼数其实还不算完,燎锅底这个传统仪式还不能少。
燎锅底的习俗来自何时何地,已经没法去探寻了,不过这个后世也一直盛行的民间习惯,在宋时就颇有讲究了。
所谓燎锅底,字面意思很明白,就是当亲友乔迁新居的时候,大家上门送礼,顺便大吃一顿。
而大吃一顿主家自然要开灶,开灶煮饭就要把先锅烧热,也就是燎锅底了。
这种形式的风俗的出现,应该不难理解,一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吃饭当成头等大事,二来则是用烧热了做饭的锅的方式来寓意祝福主家乔迁新居之后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倒是恰到好处。
杨怀仁重点安排好兄弟们和亲兵的家眷之时,就特意看了一下各家的锅灶,必须是崭新的才行。
另外各家的米粮,依旧是杨府供给,保证了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兄弟们如今都在各地的军中做事,还没时间回来看一看他们的新家,所以他们的家人,杨怀仁一定要照顾好。
杨怀仁在江南也没什么朋友,所以本来是打算自家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就算燎了锅底的。
没想到刚搬进来,门房还没熟悉好新环境呢,已经有人送来了数不清的拜帖。
杨怀仁心里觉得好笑,他不想掺和官场,和文人们也不太打交道,但来送拜帖的却大都是杭州地方官员和自诩书香门第的世家。
而地方上的乡绅名流也有一些,商贾倒是不算多,想来要么是商人们觉得自身卑微高攀不起王爷,要么就是乡捐之事吓得他们不敢上门了。
送拜帖的目的也主要是问候,算是尽到一些礼数,但实际上是不会亲自上门的,人与人之间等级差异的思想根深蒂固,谁也不会冒冒然自抬身价落了人家的笑柄。
大多数人还是约了日子表示会送一份礼物上门,但人是不会到的,真正表示要亲自上门拜访的,也只有些地方大员而已。
收礼这种事,杨怀仁从来不拒绝,连官家的旨意里都默认了他收礼的事情,更不会有人拿这事来编排杨怀仁。
社会风气很奇怪的,文人以清高自居,但金钱来往却不会直接往利益转让上去靠,官员之间互送礼物,也只会认为是礼尚往来,甚至会觉得有礼便是一种雅。
要这么说的话,杨怀仁也觉得他挺雅的,反正他不论收了多少礼物也不会帮别人办事的,更不会跟损公肥私扯上关系,毫无思想压力之下,他也乐得收礼。
于是燎锅底这种事,在平民百姓中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便成了一种象征性的仪式。
尽管如此,象征意义也是不可缺少的,杨母觉得不管这事和灶王爷扯不扯的上联系,但日子一定要好好选,宴会也一定要办的,至于人来不来,那是别人的事。
而燎锅底一般都选在逢九的日子为最佳,日子是阳日为上,寓意自家日子蒸蒸日上,搭配上红红火火,可谓讨尽了彩头。
十月初九这天,在门口摆上一个火盆,烘干的竹竿往火盆里一扔,竹子燃烧之时发出些噼噼啪啪的声音,便是向左邻右里宣告,今日我家燎锅底,欢迎大家上门祝贺。
杨怀仁这位家主自然是在中堂里摆下几桌宴席宴请那些杭州当地有头有脸的官员们,剩下的自家人嘛,前院里男人们饮酒作乐,后宅里女人们也聚在一起饮宴庆祝。
之后在门上贴了门神挂了桃符,门楣上还要贴一副字,一般上书“安居乐业”,表达主人家的美好愿望。
直到宴会结束,给来主家燎锅底的客人回了伴手礼出门,主家的燎锅底仪式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