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书阁

阅读记录  |   搜索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不能忘记的历史

加入书架 | 热门评论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大乾帝国枪史》:节选:

“大乾帝国从近代至今装备、制造轻武器的历史中,机枪无疑是最灿烂辉煌的一章。帝国新海军的缔造者林义哲将他对自动机械的迷恋诉诸于武器制造,并孜孜不倦地从欧洲和美国顶级发明家手中攫取技术专利,尽管有时候手段不见得体面。”

“他的第一个成果是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帝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蒸汽炮舰‘万年青’号搭载了三门最初型号的产品,在试航时便对福建省沿海猖獗的海盗们进行了可怕的打击。但据当时在舰上的法国顾问描述,这个显赫的战绩其实得来地凶险万分。这艘吃水很深的蒸汽炮舰忙于追击海盗却一头撞上了布满暗礁的浅滩,船身严重地歪向左侧,两舷火炮都失去作用。乾国海盗的快艇立刻四面围拢上来,展现出丝毫不亚于巴巴利海盗的凶悍劲头。然而‘万年青’号没有重蹈‘费城’号在的黎波里港湾的覆辙,束手待毙。林指挥水兵用安装在桅盘里的加特林机枪进行反击,短暂的一刻钟内,13艘海盗快艇沉没或被击毁,击毙了不下100名海盗。办到这一切的只是三挺加特林转管机枪。而此刻这种机枪的发明者,专利持有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却正在为他的机枪的销路而发愁。当他发现林用他的发明为自己博取了战功和荣誉后,感到既困惑又愤怒,便赶去乾国福州试图得到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在那之前并没有任何一家外国军火制造商向乾国出售过加特林机枪。”

“林是如何制造出第一挺加特林式手摇机枪至今仍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从通过在华的西方人知晓了加特林的发明,并搜集了不少信息。因为加特林从9062年起就不断地在为他的机枪做宣传,公开了很多构造和制造技术上的细节。综合帝国的各种档案记载就会发现林的手摇转管机枪完全是些七拼八凑成的货色。9065年,两江总督曾伯函从美国订购了一批斯普林菲尔德9065式后膛步枪用以装备他的湘系陆军。但第一批订货抵达上海后,被发现是用联邦军在内战中已使用过的步枪翻新改造的,于是后续订单取消了。这100支步枪,4000发.58口径米勒式边缘发火子弹就一直丢在南京军械库里无人问津。林通过他的家族与曾伯函的特殊关系索取到这批步枪,拆下枪管和击针,加上用船厂机器加工的零件拼凑出最早的一批加特林式机枪。这些自制机枪的可靠性无疑是值得怀疑的,.58米勒边缘发火弹也并不十分适用,当加特林博士到来时,它们的制造已经停止了。”

“理查德.加特林博士在访问林之前事先与美国驻福州的领事见了面。无疑,他原是企图通过美国领事向林和其他乾国官员施压,迫使他们就侵犯自己专利一事作出赔偿。但已经欠下一大笔债务的加特林博士最后却改变了初衷,将手摇转管机枪的专利出售给了林。这以后所有福州生产的加特林式手摇转管机枪都被冠以‘林-加特林’式机枪的名称。”

“第一种量产型,又称9071式林-加特林机枪由福州马尾的船政局公司枪炮厂生产。这家日后名满天下的军火公司当时还只是造船厂附属的一个小车间,生产能力相当有限,所以首批量产机枪的枪管和撞针都从雷明顿公司进口。9071式林-加特林机枪有10支枪管,发射.50-70中央发火枪弹。林义哲的机械设计才能表现在他为机枪设计了与枪机回旋装置同步转动的弹盘,最初可以容纳200发.50-70弹。如果全速摇动手柄,20秒钟就足以打光一个弹盘。这种供弹方式比原有的重力式供弹具优越得多。”

“9071年式机枪完全是为海军设计的,但大乾帝国的陆军将领们也争先恐后地订购这种‘像雷电一般迅猛暴烈的枪’。架设于独轮手推车上的加特林机枪很快成为在乾国的西方人眼中最古怪而有趣的景致。可是林的小工厂即便满负荷运转也不可能满足陆军将领们的需求,他们便转而向柯尔特公司够买.58口径和1吋口径的加特林机枪,也就是当时美国陆军装备的型号。1吋口径的柯尔特机枪特别受到一些帝国陆军将领的追捧,因为在他们眼中机枪就是一种轻型火炮。当然在马尾工厂推出1.57吋(40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式机关炮后,1吋加特林式机枪很快除了美国陆军以外便无人问津了。”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林义哲索性将林-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特许权转交给位于法国乐魁索的施奈德公司,因为它同福州船政局公司有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施奈德公司迅速将此种优良的武器推向全世界。比如9082年入侵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军在泰勒凯比尔击溃阿拉比帕夏的军队,英国人发现从埃及人手里缴获的9071式林-加特林式机枪全是施奈德公司的产品。”

“奇怪的是法国陆军对在本国生产的林-加特林机枪视若无睹,他们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改进早已落后的利飞式排枪,原因是它曾使9070年面对普鲁士精兵的法国陆军转败为胜。然而利飞排枪在漫天黄沙的北非表现得极其糟糕。在9081年占领突尼斯的行动中,一些法国军官只得自费购买施奈德制造的机枪装备给自己的团,因为后者即使在恶劣的沙漠环境里也能可靠工作。法国海军倒是对林-加特林机枪颇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样出自福州的哈乞开斯五管机炮。”

“日本在9074年对乾国苔湾岛发起的那次冒失的入侵失败后,被迫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赔款中相当一部分被帝国朝廷拨为海军军费和造船厂的建设费用。船政局公司枪炮厂终于得以从造船厂中分离出来。他们制造的9076式林-加特林式机枪在同年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全世界的瞩目。9076年式机枪的枪管减到5支,枪身减重到90磅,装配在简单而又稳固的三脚架上以便向四周迅速回转扫射。减少枪管的机枪运转地更快了,能持续稳定地达到每分钟700发的射速,为此新设计的弹盘把容弹量增加到了400发。机枪的三脚架上还增添了锁定装置,可以在射击时将枪身固定在某个俯仰角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船政局枪炮厂为9076式机枪特制了大威力、后座力巨大的.50口径枪弹。”

“配备9076年式林-加特林机枪的枪弹是用.50-90夏普斯猎牛弹改造的,弹壳加长到3.25吋,容纳140格令黑火药。其威力之大,在美国举行的公开表演中,射手操作机枪一轮速射便将400码远处一株粗大的山毛榉拦腰打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军所用的机枪弹配备了特制的穿甲弹头,其实是将硬钢弹芯包裹在铅质被甲中,露出淬硬的弹尖,足以在600码距离上穿透鱼雷艇薄弱的船壳。”

“帝国陆军与海军对机枪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的运用起初是相同的,即将其视为野战炮火力的补充。9074年台湾战役中,帝国海军陆战队便运用9071式机枪成功压制了日本军队的炮兵阵地。但这一战果是在特殊条件下取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远征军仅带来了射程较近的山炮。西方军事观察员们更为注意的是,林-加特林机枪猛烈的火力轻而易举地遏制了日军的决死反击。当陷入绝境的日本士兵挥舞着步枪、军刀,以一种陷入毁灭前的狂热发疯似地冲上来试图进行白刃战的时候,一些帝国淮系陆军的官兵吓得逃离了阵地。但是船政舰队陆战队员架设好他们的9071式机枪开火了,最终没有一个日本军人能活着接近到乾国军队阵地100码以内。”

“9080年开始建设的帝国新式陆军聘用了很多富有经验的西方军官担任训练,他们将很多欧洲战场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帝国的新一代陆军军官,比如普法战争中使用利飞式排枪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受此影响,帝国新式陆军的每个步兵团都下属一个林-加特林式机枪连,作为步兵战斗时的直接支援。一些独立重型炮兵团也附有机枪连以便抵御敌人步兵或骑兵的攻击。只有在对俄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对抗中,机枪一度被用于近似野战炮的远程射击战术,但那时发射黑火药枪弹的旧式手摇机枪基本都已经退出了战场。”

“上海兵工厂还设计了一种用于要塞防御的9076式机枪特殊该型,与普通的林-加特林机枪不同的是它并非由枪尾的手柄摇动,而是由一个连杆装置联结着枪机和枪架上的踏板,射手就像驱动脚踏车一样操作机枪射击。这种奇特的机枪至少制造了300挺。”

“除了富有特色的脚踏机枪外,林-加特林式机枪在发明后的近二十年时间内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技术进步。停滞的局面到9093年才被打破,理查德.加特林博士取消了他发明中的摇动手柄,不是用脚踏板,而是用一台直流电动马达来取代。上海兵工厂进行的测试表明,电驱动加特林机枪打完400发枪弹只用了不到16秒。9095年,更换了转速更高,更可靠的电动马达后的转管机枪在测试中达到每分钟3000发的惊人射速。惊喜若狂的技术官员们也发现了若干问题。电动机构运转过快,闭锁装置甚至会拉断弹壳底缘。林式弹盘难以满足高射速下的供弹需要,于是重新设计供弹机构以改用马克沁发明的帆布弹带,但是在高速发射后弹带都被拉扯变形,甚至直接被扯断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电驱动加特林的重量大大增加,而过高的射速似乎在实战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特别是在马克沁和勃朗宁纷纷推出更加轻便可靠的自动机枪的时代。”

“上海兵工厂试验性地造出了少量的9096式电动加特林机枪。它有10支枪管,可以通过调整马达转速选择不同的射速,发射装填无烟火药的8毫米勒伯尔步枪弹,全部交付海军,配备给轻型雷击舰艇作为速射武器。上海兵工厂编写的使用手册中明确指出其配发的帆布弹带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允许重复装弹。这些机枪在次年对日战争中的表现并没有官方的说法。但是西方读者所熟悉的,勇猛干练的蔡廷干舰长指挥着他的‘飞鸿’号驱逐舰,在用尽鱼雷和75毫米炮弹状况下依然逼近日本运输舰‘西京丸’号,9096式转管机枪向甲板、舰桥猛烈扫射,然后派出水兵跳帮。没费什么力气,‘飞鸿’号上的水兵们便俘获了‘西京丸’,因为在甲板上试图抵抗的日本水手已经可怖的枪弹洪流扫荡一空,遗骸支离破碎,甚至找不到几具完整的尸体。”

“除此以外,9096式加特林机枪似乎没有取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战绩。海军军官们倒是抱怨电驱动机枪远不如旧式的手摇林-加特林机枪可靠。帆布弹带膨胀变形后很容易在高速运转的供弹机构中卡住,被扯成几截。而电动马达和供电线路在潮湿的,经常被涌浪覆盖的驱逐舰甲板和舰桥上会不断地被短路故障所困扰。”

“加特林博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一直致力于改进他的发明。他从勃朗宁式机枪系统中找到了灵感,利用枪弹发射药的燃气能量驱动枪管旋转。取消电动马达的自动转管机枪比9096式机枪轻了三分之一。然而9100-9101年新机枪未能通过帝国海军和陆军的测试,因为火药燃气产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动作机构故障频出,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停射。加特林博士又试图向美国陆军推销新式自动转管机枪,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失望地回到美国,在自己女儿的家中去世。”

“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并没有因发明者的去世而画上句号。9114年,江南造船公司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个新方案:液压动力马达取代电动马达成为驱动机枪的动力,金属弹链代替了容易变形的帆布弹带,并将射速降低到每分钟2000发。几番措施使得它比前几种自动加特林机枪可靠得多。液压动力的6管加特林式机枪在9115年正式获得海军定型采用,发射7.92毫米毛瑟弹。最初它被视为对付齐柏林飞艇的武器,实际上,9115式转管机枪的主要使用者是海军和海岸警备队的江南型三引擎水上巡逻机。在长达四年的巡逻和攻击行动中,不计其数的同盟国潜艇、武装商船和伪装袭击舰在它倾泻出的枪弹暴雨下颤抖。”

“但是航空机枪的最大用户,世界大战中成立的空军却一直拒绝这特殊的高速机枪。对单引擎的战斗来说,9115式加特林机枪显得过于笨重复杂,而且难以安装与螺旋桨同步的射击协调装置。不过凡事都有例外。9117年最新型号的G-1式双引擎攻击机即将出厂列装前线部队,但是因为生产延误,无法得到预定的主要武器:一门装载在机首的37毫米口径的勃朗宁自动机炮。迫不得已,空军选择9115式加特林机枪代替首批410架攻击机的机炮。机枪型G-1攻击机为此接受了一项改装,在飞行员座舱下加装液压管道,液压泵动力源自2号引擎。”

“机枪型G-1攻击机在实战中的表现颇得陆军部队的赞誉。炽烈的机枪火力足以横扫整条战壕,覆盖炮兵阵地。地勤人员有时会在弹链中混合装填穿甲弹、高爆弹和曳光燃烧弹,此种弹药组合特别适合于攻击当时刚刚出现的同盟国装甲车辆。9115式加特林机枪至少取得过一个可以确认的空对空战果。9118年5月11日傍晚,一架执行完任务的G-1攻击机返航途中发现一架德军飞机正在低空活动,飞行员立刻俯冲下去,将机首机枪所有剩余的弹药全部泼洒在目标上。这架信天翁侦察轰炸机坠落在协约国战线后方,德国飞行员荣格.冯.格拉夫上尉与观察员于尔根.茨迈尔曼中士当场阵亡。”

“9115年式加特林机枪在大战结束后不久便退出了帝国海空军现役,它也没有任何国外用户。勃朗宁航空机枪到大战后期已经相当成熟。一架双联式勃朗宁7.92毫米机枪射速已经超过了9115年式加特林机枪,重量却轻得多。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就此暂别帝国的军事舞台。它重新登上这个舞台要等到9060年代以后。”(未完待续。)

《大乾帝国枪史》:节选:

“大乾帝国从近代至今装备、制造轻武器的历史中,机枪无疑是最灿烂辉煌的一章。帝国新海军的缔造者林义哲将他对自动机械的迷恋诉诸于武器制造,并孜孜不倦地从欧洲和美国顶级发明家手中攫取技术专利,尽管有时候手段不见得体面。”

“他的第一个成果是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帝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蒸汽炮舰‘万年青’号搭载了三门最初型号的产品,在试航时便对福建省沿海猖獗的海盗们进行了可怕的打击。但据当时在舰上的法国顾问描述,这个显赫的战绩其实得来地凶险万分。这艘吃水很深的蒸汽炮舰忙于追击海盗却一头撞上了布满暗礁的浅滩,船身严重地歪向左侧,两舷火炮都失去作用。乾国海盗的快艇立刻四面围拢上来,展现出丝毫不亚于巴巴利海盗的凶悍劲头。然而‘万年青’号没有重蹈‘费城’号在的黎波里港湾的覆辙,束手待毙。林指挥水兵用安装在桅盘里的加特林机枪进行反击,短暂的一刻钟内,13艘海盗快艇沉没或被击毁,击毙了不下100名海盗。办到这一切的只是三挺加特林转管机枪。而此刻这种机枪的发明者,专利持有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却正在为他的机枪的销路而发愁。当他发现林用他的发明为自己博取了战功和荣誉后,感到既困惑又愤怒,便赶去乾国福州试图得到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在那之前并没有任何一家外国军火制造商向乾国出售过加特林机枪。”

“林是如何制造出第一挺加特林式手摇机枪至今仍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从通过在华的西方人知晓了加特林的发明,并搜集了不少信息。因为加特林从9062年起就不断地在为他的机枪做宣传,公开了很多构造和制造技术上的细节。综合帝国的各种档案记载就会发现林的手摇转管机枪完全是些七拼八凑成的货色。9065年,两江总督曾伯函从美国订购了一批斯普林菲尔德9065式后膛步枪用以装备他的湘系陆军。但第一批订货抵达上海后,被发现是用联邦军在内战中已使用过的步枪翻新改造的,于是后续订单取消了。这100支步枪,4000发.58口径米勒式边缘发火子弹就一直丢在南京军械库里无人问津。林通过他的家族与曾伯函的特殊关系索取到这批步枪,拆下枪管和击针,加上用船厂机器加工的零件拼凑出最早的一批加特林式机枪。这些自制机枪的可靠性无疑是值得怀疑的,.58米勒边缘发火弹也并不十分适用,当加特林博士到来时,它们的制造已经停止了。”

“理查德.加特林博士在访问林之前事先与美国驻福州的领事见了面。无疑,他原是企图通过美国领事向林和其他乾国官员施压,迫使他们就侵犯自己专利一事作出赔偿。但已经欠下一大笔债务的加特林博士最后却改变了初衷,将手摇转管机枪的专利出售给了林。这以后所有福州生产的加特林式手摇转管机枪都被冠以‘林-加特林’式机枪的名称。”

“第一种量产型,又称9071式林-加特林机枪由福州马尾的船政局公司枪炮厂生产。这家日后名满天下的军火公司当时还只是造船厂附属的一个小车间,生产能力相当有限,所以首批量产机枪的枪管和撞针都从雷明顿公司进口。9071式林-加特林机枪有10支枪管,发射.50-70中央发火枪弹。林义哲的机械设计才能表现在他为机枪设计了与枪机回旋装置同步转动的弹盘,最初可以容纳200发.50-70弹。如果全速摇动手柄,20秒钟就足以打光一个弹盘。这种供弹方式比原有的重力式供弹具优越得多。”

“9071年式机枪完全是为海军设计的,但大乾帝国的陆军将领们也争先恐后地订购这种‘像雷电一般迅猛暴烈的枪’。架设于独轮手推车上的加特林机枪很快成为在乾国的西方人眼中最古怪而有趣的景致。可是林的小工厂即便满负荷运转也不可能满足陆军将领们的需求,他们便转而向柯尔特公司够买.58口径和1吋口径的加特林机枪,也就是当时美国陆军装备的型号。1吋口径的柯尔特机枪特别受到一些帝国陆军将领的追捧,因为在他们眼中机枪就是一种轻型火炮。当然在马尾工厂推出1.57吋(40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式机关炮后,1吋加特林式机枪很快除了美国陆军以外便无人问津了。”

“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林义哲索性将林-加特林机枪的生产特许权转交给位于法国乐魁索的施奈德公司,因为它同福州船政局公司有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施奈德公司迅速将此种优良的武器推向全世界。比如9082年入侵苏伊士运河区的英军在泰勒凯比尔击溃阿拉比帕夏的军队,英国人发现从埃及人手里缴获的9071式林-加特林式机枪全是施奈德公司的产品。”

“奇怪的是法国陆军对在本国生产的林-加特林机枪视若无睹,他们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改进早已落后的利飞式排枪,原因是它曾使9070年面对普鲁士精兵的法国陆军转败为胜。然而利飞排枪在漫天黄沙的北非表现得极其糟糕。在9081年占领突尼斯的行动中,一些法国军官只得自费购买施奈德制造的机枪装备给自己的团,因为后者即使在恶劣的沙漠环境里也能可靠工作。法国海军倒是对林-加特林机枪颇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同样出自福州的哈乞开斯五管机炮。”

“日本在9074年对乾国苔湾岛发起的那次冒失的入侵失败后,被迫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赔款中相当一部分被帝国朝廷拨为海军军费和造船厂的建设费用。船政局公司枪炮厂终于得以从造船厂中分离出来。他们制造的9076式林-加特林式机枪在同年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全世界的瞩目。9076年式机枪的枪管减到5支,枪身减重到90磅,装配在简单而又稳固的三脚架上以便向四周迅速回转扫射。减少枪管的机枪运转地更快了,能持续稳定地达到每分钟700发的射速,为此新设计的弹盘把容弹量增加到了400发。机枪的三脚架上还增添了锁定装置,可以在射击时将枪身固定在某个俯仰角上,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船政局枪炮厂为9076式机枪特制了大威力、后座力巨大的.50口径枪弹。”

“配备9076年式林-加特林机枪的枪弹是用.50-90夏普斯猎牛弹改造的,弹壳加长到3.25吋,容纳140格令黑火药。其威力之大,在美国举行的公开表演中,射手操作机枪一轮速射便将400码远处一株粗大的山毛榉拦腰打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军所用的机枪弹配备了特制的穿甲弹头,其实是将硬钢弹芯包裹在铅质被甲中,露出淬硬的弹尖,足以在600码距离上穿透鱼雷艇薄弱的船壳。”

“帝国陆军与海军对机枪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的运用起初是相同的,即将其视为野战炮火力的补充。9074年台湾战役中,帝国海军陆战队便运用9071式机枪成功压制了日本军队的炮兵阵地。但这一战果是在特殊条件下取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远征军仅带来了射程较近的山炮。西方军事观察员们更为注意的是,林-加特林机枪猛烈的火力轻而易举地遏制了日军的决死反击。当陷入绝境的日本士兵挥舞着步枪、军刀,以一种陷入毁灭前的狂热发疯似地冲上来试图进行白刃战的时候,一些帝国淮系陆军的官兵吓得逃离了阵地。但是船政舰队陆战队员架设好他们的9071式机枪开火了,最终没有一个日本军人能活着接近到乾国军队阵地100码以内。”

“9080年开始建设的帝国新式陆军聘用了很多富有经验的西方军官担任训练,他们将很多欧洲战场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帝国的新一代陆军军官,比如普法战争中使用利飞式排枪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受此影响,帝国新式陆军的每个步兵团都下属一个林-加特林式机枪连,作为步兵战斗时的直接支援。一些独立重型炮兵团也附有机枪连以便抵御敌人步兵或骑兵的攻击。只有在对俄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对抗中,机枪一度被用于近似野战炮的远程射击战术,但那时发射黑火药枪弹的旧式手摇机枪基本都已经退出了战场。”

“上海兵工厂还设计了一种用于要塞防御的9076式机枪特殊该型,与普通的林-加特林机枪不同的是它并非由枪尾的手柄摇动,而是由一个连杆装置联结着枪机和枪架上的踏板,射手就像驱动脚踏车一样操作机枪射击。这种奇特的机枪至少制造了300挺。”

“除了富有特色的脚踏机枪外,林-加特林式机枪在发明后的近二十年时间内没有产生什么重大的技术进步。停滞的局面到9093年才被打破,理查德.加特林博士取消了他发明中的摇动手柄,不是用脚踏板,而是用一台直流电动马达来取代。上海兵工厂进行的测试表明,电驱动加特林机枪打完400发枪弹只用了不到16秒。9095年,更换了转速更高,更可靠的电动马达后的转管机枪在测试中达到每分钟3000发的惊人射速。惊喜若狂的技术官员们也发现了若干问题。电动机构运转过快,闭锁装置甚至会拉断弹壳底缘。林式弹盘难以满足高射速下的供弹需要,于是重新设计供弹机构以改用马克沁发明的帆布弹带,但是在高速发射后弹带都被拉扯变形,甚至直接被扯断了。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电驱动加特林的重量大大增加,而过高的射速似乎在实战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特别是在马克沁和勃朗宁纷纷推出更加轻便可靠的自动机枪的时代。”

“上海兵工厂试验性地造出了少量的9096式电动加特林机枪。它有10支枪管,可以通过调整马达转速选择不同的射速,发射装填无烟火药的8毫米勒伯尔步枪弹,全部交付海军,配备给轻型雷击舰艇作为速射武器。上海兵工厂编写的使用手册中明确指出其配发的帆布弹带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允许重复装弹。这些机枪在次年对日战争中的表现并没有官方的说法。但是西方读者所熟悉的,勇猛干练的蔡廷干舰长指挥着他的‘飞鸿’号驱逐舰,在用尽鱼雷和75毫米炮弹状况下依然逼近日本运输舰‘西京丸’号,9096式转管机枪向甲板、舰桥猛烈扫射,然后派出水兵跳帮。没费什么力气,‘飞鸿’号上的水兵们便俘获了‘西京丸’,因为在甲板上试图抵抗的日本水手已经可怖的枪弹洪流扫荡一空,遗骸支离破碎,甚至找不到几具完整的尸体。”

“除此以外,9096式加特林机枪似乎没有取得特别值得一提的战绩。海军军官们倒是抱怨电驱动机枪远不如旧式的手摇林-加特林机枪可靠。帆布弹带膨胀变形后很容易在高速运转的供弹机构中卡住,被扯成几截。而电动马达和供电线路在潮湿的,经常被涌浪覆盖的驱逐舰甲板和舰桥上会不断地被短路故障所困扰。”

“加特林博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一直致力于改进他的发明。他从勃朗宁式机枪系统中找到了灵感,利用枪弹发射药的燃气能量驱动枪管旋转。取消电动马达的自动转管机枪比9096式机枪轻了三分之一。然而9100-9101年新机枪未能通过帝国海军和陆军的测试,因为火药燃气产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动作机构故障频出,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停射。加特林博士又试图向美国陆军推销新式自动转管机枪,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失望地回到美国,在自己女儿的家中去世。”

“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并没有因发明者的去世而画上句号。9114年,江南造船公司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个新方案:液压动力马达取代电动马达成为驱动机枪的动力,金属弹链代替了容易变形的帆布弹带,并将射速降低到每分钟2000发。几番措施使得它比前几种自动加特林机枪可靠得多。液压动力的6管加特林式机枪在9115年正式获得海军定型采用,发射7.92毫米毛瑟弹。最初它被视为对付齐柏林飞艇的武器,实际上,9115式转管机枪的主要使用者是海军和海岸警备队的江南型三引擎水上巡逻机。在长达四年的巡逻和攻击行动中,不计其数的同盟国潜艇、武装商船和伪装袭击舰在它倾泻出的枪弹暴雨下颤抖。”

“但是航空机枪的最大用户,世界大战中成立的空军却一直拒绝这特殊的高速机枪。对单引擎的战斗来说,9115式加特林机枪显得过于笨重复杂,而且难以安装与螺旋桨同步的射击协调装置。不过凡事都有例外。9117年最新型号的G-1式双引擎攻击机即将出厂列装前线部队,但是因为生产延误,无法得到预定的主要武器:一门装载在机首的37毫米口径的勃朗宁自动机炮。迫不得已,空军选择9115式加特林机枪代替首批410架攻击机的机炮。机枪型G-1攻击机为此接受了一项改装,在飞行员座舱下加装液压管道,液压泵动力源自2号引擎。”

“机枪型G-1攻击机在实战中的表现颇得陆军部队的赞誉。炽烈的机枪火力足以横扫整条战壕,覆盖炮兵阵地。地勤人员有时会在弹链中混合装填穿甲弹、高爆弹和曳光燃烧弹,此种弹药组合特别适合于攻击当时刚刚出现的同盟国装甲车辆。9115式加特林机枪至少取得过一个可以确认的空对空战果。9118年5月11日傍晚,一架执行完任务的G-1攻击机返航途中发现一架德军飞机正在低空活动,飞行员立刻俯冲下去,将机首机枪所有剩余的弹药全部泼洒在目标上。这架信天翁侦察轰炸机坠落在协约国战线后方,德国飞行员荣格.冯.格拉夫上尉与观察员于尔根.茨迈尔曼中士当场阵亡。”

“9115年式加特林机枪在大战结束后不久便退出了帝国海空军现役,它也没有任何国外用户。勃朗宁航空机枪到大战后期已经相当成熟。一架双联式勃朗宁7.92毫米机枪射速已经超过了9115年式加特林机枪,重量却轻得多。加特林式转管机枪就此暂别帝国的军事舞台。它重新登上这个舞台要等到9060年代以后。”(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
×

添加梦书阁APP到桌面

点击下方的 “

然后选择“添加到主屏幕”

添加梦书阁APP到收藏夹

点击下方的 “

然后点击“收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