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娘离开了大相国寺,回她的玉贞观。
她坐二人抬的轿子回去,打扮看起来倒有点像道士。头戴帷帽、白纱遮脸;身上穿着一件背上有八卦图的宽大道袍,这道袍宽得实在不像话,大热天的恐怕也只有她还穿得住……但仍然没法遮住身材,主要是胸部撑得太高,以至于让胸襟看起来空荡荡的、使衣服显得更宽大不合身。
如果没这一身宽大道袍遮掩,她那蜂腰、挺拔丰腴的诱人身材,恐怕就太过引人注目了。
玉贞观离大相国寺并不远,这地段有一小块地也不容易;若非在峨眉山修行时得到花蕊夫人的资助,她也没法建立这个道观、在东京也就没地方立足。
多年前,京娘的父亲曾是南方一个大商贾的门客,她因此在小时候见过来自远方的色目人。色目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神灵,但她一律不信;不相信的原因很简单:她不觉得色目人的神能管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事。
父亲效力的大商贾为富不仁,但他还是愿意不惜性命捍卫主人。他告诉京娘:一个人安身立命,要么做大伙儿的主人;做不了主人,就该不顾一切效忠唯一的主人,切勿三心二意,也不必问原因。这样活着才有归宿……她父亲或许不知道,一言一行的以身作则已经在幼小的京娘心里埋下了种子,慢慢生根。
京娘长大后就没法改变自己,在她的心里,一生最大的事就是要选一个主人,然后托付终身,忠贞效忠、至死方休。为了极度的忠贞,这个人当然必须是夫君,什么都省了。
所以她才毫无道理地跟着赵匡胤不放,因为那年就认定要跟他了。
当时京娘被拒绝,回家后本想以死明志,后来没死成才抱着一点希望,又离家找赵匡胤来了……但赵匡胤一直不答应,只让她做义妹。
……
或许因为受到了刺激,后来京娘才做了一些更加让赵匡胤敬而远之的稀奇事。
她在东京想办法建立玉贞观,收了一批妇人为道士。
这帮妇人没几个正常的;若是相貌端正的良家子,恐怕也不会跑到这破道观求安生,更不会信什么王母教,人家傻了才不寻个好人家,嫁了相夫教子多好。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人是愚昧无知长相丑陋的妇人,就像那个专门给京娘送信的黑妇,手脚粗壮差不多有赵匡胤那么黑;也有年轻漂亮的,但绝不是什么良家闺女,都是有各自的悲惨,实在是难以熬日子了……比如玉莲,差点就入了王母教。那些人和玉莲的遭遇大同小异,反正都是命不好。
这些几乎都被世人抛弃无法生存的女人,京娘毫不嫌弃,收为己有,并让大家在同一个欢乐的美梦下相处如一家人。由于每天不断要念词赞美“圣姑”,现在教徒已经对京娘的神化身份深信不疑,认为她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仙女,下凡来的。若是虔诚,每个人都可能修成仙女,有如仙的美貌、有琼楼玉宇的仙宫居住、有锦衣玉食,反正在云里的仙境,只有鲜花只有欢乐;而没有抛弃和迫|害。
官府一向没怎么过问她们,若非正值皇帝下旨摧毁灭掉那些多余的寺庙道观、以节省资源,估计官府也懒得管玉贞观……因为她们实在没干任何坏事,也没强拉良人入教;教徒全是些非正常人、家都没有,撵散她们让人去哪里容身?
曾经一次官府想派人驱散她们,结果当场就有二人自裁,表示要离开圣姑,只能去|死了。官府的人赶紧作罢,息事宁人。
……京娘坐轿进道观后院时,大伙儿仍在天井里盘腿坐着敬天,中间放着一个铜鼎,青烟缭绕,女道士们就围着铜鼎念词儿,词儿简单到俗气:“感谢王母,感谢天!王母聪明公平,无所不能,世人若敢不敬,挫骨扬灰;王母派圣姑玉贞下凡,解救疾苦……”
正在念诵的就有四五十人,京娘近乎白手起家能养活几十个人,且没有干任何不法之事,也算是很有本事。
众人见到京娘现身,急忙伏拜在轿子旁边,纷纷呼:“圣姑!”
京娘不用回应,一言不进了“关内”:她修炼仙术的房屋。然后召见四大护法梅、兰、竹、菊入关商议机宜。
现在京娘一肚子闷气,心中一片迷茫,就像是无根之萍浮在水面一般,赵匡胤似乎是完全拒绝自己了,却不知道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哪怕一点点希望也能叫她好受。这件事一时想不通,眼下的事却迫在眉睫:没人在官府帮忙的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玉贞观就要被拆了。
“赵匡胤不愿出力。”京娘干脆利索地和手下说了。
几个护法长得都还可以,京娘也不愿意成天看着太丑的人在自己身边做近侍。她们一听也跟着犯愁了,其中一个说:“那怎么办!如果道观拆了,大家没容身之所,也没有进账了……一共五六十人该靠什么生计呢?”
四人议论了一阵,一筹莫展。这么多人没地方住,又要坐吃山空。都是妇人,能做什么,确实是很头疼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就在这时,梅护法说道:“你们还记得在玉贞观住了几个月的玉莲么?”
众人纷纷表示还有印象,但不知道梅护法提她是何意,忙询问。
梅护法似乎忘记了烦忧,八卦起来就眉飞色舞:“玉莲在道观里的时候,提过一个叫绍哥儿的禁军小校,你们或许不知道,但我最爱打听这些有趣的事儿了!玉莲为什么住着住着回去了呢?因为绍哥儿回来了,还升了大官,第二天就带着百十来人去市井中风光迎娶玉莲。那排场叫一个大,百十骑兵护卫啊!我好奇又找人打听了一下那绍哥儿究竟升了什么官……内殿直都虞候,还有什么州的刺史。不小了吧?”
有人脱口道:“玉莲都那样了,还有当大官的愿意娶?叫什么哥儿,年纪不大吧?”
梅护法道:“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玉莲已经住进了以前符家的院子,就离这里不远;听说那院子是皇后亲自赏给绍哥儿的。”
顿时几个人觉得有办法了,其中一个女子立刻说道:“玉莲在咱们这里,待她也不错。要是去求玉莲,让她找绍哥儿帮咱们在官府里打点一下,说不定玉贞观就没事了!”
连京娘也觉得这路子不妨一试,按照她的经验,女道士去忽悠贵妇,是很可能成功的。她便下令让梅护法去办这件事。
等手下的人告辞退出道关后,京娘刚被分散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赵匡胤身上。她把之前赵匡胤说过的话又一连回忆了几遍,更加伤心欲绝。
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坍塌……什么王母圣姑,她自个都不信,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她脱掉身上的道袍,里面是素白有花纹的“仙女服”,便有气无力地躺在木榻上,什么也不想做了。
……
她疲惫无力地睡了一觉,醒来又陷入了纠结的心情中。
不如听从赵匡胤的话,把观主交给手下,回家去算了。但京娘一想到在家乡的名声不好,便又不想回去。怎么办才好呢?
心里难受,她便想起了前月炼制的“忘忧散”,那丹药吃了对身体不好,但会感觉轻飘飘的很舒服。这是她从峨眉山得来的魏晋古籍,照着炼制的;据说魏晋名士一天到晚没事干,就吃这种“忘忧散”飘飘欲仙。京娘琢磨这丹药吃多了不好,但在很难受的时候却是良药,少吃就是了。
难受的时候,就是现在。京娘几乎毫无压力,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吃死了索性不烦恼。
她便起身取了一枚丹药,倒了清水吞服。但一时间没感觉,她也不怕什么,又连吃了两颗。
一次吃下去三颗忘忧散,没一会儿药性就开始作。她的脸上渐渐起了红晕,嘴角露出了妖娆的笑容,先是轻飘飘的,然后药性越来越强,视线都模糊了。她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凡间,只觉得已经上了仙境;连自个是谁,干什么的已经全数忘得干干净净,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欢乐无忧才是真实,而世间只是一场梦。
就在这时,门外一个女子的声音道:“圣姑,事情很顺利。玉莲答应我,一定会想办法帮我们,报答收留之恩。她已经说服了郭施主,郭施主却说担心我们是什么邪|教;他不想助纣为虐,说要先弄清楚咱们的事儿才愿意帮忙……咱们虽然没做坏事,却没有官府的度牒啊!”
里面没有回应,门外的女人又道:“要不圣姑下令邀请他过来亲眼瞧瞧?就看他信不信了。”
屋里半躺着的京娘根本不知道门外的人在说什么,她连玉贞观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听见有声音,就娇声“唔”了一声回应。
门外的人听到回应,便道:“我明白了,这就马上去请他过来。好让郭施主明白,咱们只做了好事,可没做坏事哩!”
京娘离开了大相国寺,回她的玉贞观。
她坐二人抬的轿子回去,打扮看起来倒有点像道士。头戴帷帽、白纱遮脸;身上穿着一件背上有八卦图的宽大道袍,这道袍宽得实在不像话,大热天的恐怕也只有她还穿得住……但仍然没法遮住身材,主要是胸部撑得太高,以至于让胸襟看起来空荡荡的、使衣服显得更宽大不合身。
如果没这一身宽大道袍遮掩,她那蜂腰、挺拔丰腴的诱人身材,恐怕就太过引人注目了。
玉贞观离大相国寺并不远,这地段有一小块地也不容易;若非在峨眉山修行时得到花蕊夫人的资助,她也没法建立这个道观、在东京也就没地方立足。
多年前,京娘的父亲曾是南方一个大商贾的门客,她因此在小时候见过来自远方的色目人。色目人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神灵,但她一律不信;不相信的原因很简单:她不觉得色目人的神能管到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的事。
父亲效力的大商贾为富不仁,但他还是愿意不惜性命捍卫主人。他告诉京娘:一个人安身立命,要么做大伙儿的主人;做不了主人,就该不顾一切效忠唯一的主人,切勿三心二意,也不必问原因。这样活着才有归宿……她父亲或许不知道,一言一行的以身作则已经在幼小的京娘心里埋下了种子,慢慢生根。
京娘长大后就没法改变自己,在她的心里,一生最大的事就是要选一个主人,然后托付终身,忠贞效忠、至死方休。为了极度的忠贞,这个人当然必须是夫君,什么都省了。
所以她才毫无道理地跟着赵匡胤不放,因为那年就认定要跟他了。
当时京娘被拒绝,回家后本想以死明志,后来没死成才抱着一点希望,又离家找赵匡胤来了……但赵匡胤一直不答应,只让她做义妹。
……
或许因为受到了刺激,后来京娘才做了一些更加让赵匡胤敬而远之的稀奇事。
她在东京想办法建立玉贞观,收了一批妇人为道士。
这帮妇人没几个正常的;若是相貌端正的良家子,恐怕也不会跑到这破道观求安生,更不会信什么王母教,人家傻了才不寻个好人家,嫁了相夫教子多好。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人是愚昧无知长相丑陋的妇人,就像那个专门给京娘送信的黑妇,手脚粗壮差不多有赵匡胤那么黑;也有年轻漂亮的,但绝不是什么良家闺女,都是有各自的悲惨,实在是难以熬日子了……比如玉莲,差点就入了王母教。那些人和玉莲的遭遇大同小异,反正都是命不好。
这些几乎都被世人抛弃无法生存的女人,京娘毫不嫌弃,收为己有,并让大家在同一个欢乐的美梦下相处如一家人。由于每天不断要念词赞美“圣姑”,现在教徒已经对京娘的神化身份深信不疑,认为她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仙女,下凡来的。若是虔诚,每个人都可能修成仙女,有如仙的美貌、有琼楼玉宇的仙宫居住、有锦衣玉食,反正在云里的仙境,只有鲜花只有欢乐;而没有抛弃和迫|害。
官府一向没怎么过问她们,若非正值皇帝下旨摧毁灭掉那些多余的寺庙道观、以节省资源,估计官府也懒得管玉贞观……因为她们实在没干任何坏事,也没强拉良人入教;教徒全是些非正常人、家都没有,撵散她们让人去哪里容身?
曾经一次官府想派人驱散她们,结果当场就有二人自裁,表示要离开圣姑,只能去|死了。官府的人赶紧作罢,息事宁人。
……京娘坐轿进道观后院时,大伙儿仍在天井里盘腿坐着敬天,中间放着一个铜鼎,青烟缭绕,女道士们就围着铜鼎念词儿,词儿简单到俗气:“感谢王母,感谢天!王母聪明公平,无所不能,世人若敢不敬,挫骨扬灰;王母派圣姑玉贞下凡,解救疾苦……”
正在念诵的就有四五十人,京娘近乎白手起家能养活几十个人,且没有干任何不法之事,也算是很有本事。
众人见到京娘现身,急忙伏拜在轿子旁边,纷纷呼:“圣姑!”
京娘不用回应,一言不进了“关内”:她修炼仙术的房屋。然后召见四大护法梅、兰、竹、菊入关商议机宜。
现在京娘一肚子闷气,心中一片迷茫,就像是无根之萍浮在水面一般,赵匡胤似乎是完全拒绝自己了,却不知道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哪怕一点点希望也能叫她好受。这件事一时想不通,眼下的事却迫在眉睫:没人在官府帮忙的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玉贞观就要被拆了。
“赵匡胤不愿出力。”京娘干脆利索地和手下说了。
几个护法长得都还可以,京娘也不愿意成天看着太丑的人在自己身边做近侍。她们一听也跟着犯愁了,其中一个说:“那怎么办!如果道观拆了,大家没容身之所,也没有进账了……一共五六十人该靠什么生计呢?”
四人议论了一阵,一筹莫展。这么多人没地方住,又要坐吃山空。都是妇人,能做什么,确实是很头疼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就在这时,梅护法说道:“你们还记得在玉贞观住了几个月的玉莲么?”
众人纷纷表示还有印象,但不知道梅护法提她是何意,忙询问。
梅护法似乎忘记了烦忧,八卦起来就眉飞色舞:“玉莲在道观里的时候,提过一个叫绍哥儿的禁军小校,你们或许不知道,但我最爱打听这些有趣的事儿了!玉莲为什么住着住着回去了呢?因为绍哥儿回来了,还升了大官,第二天就带着百十来人去市井中风光迎娶玉莲。那排场叫一个大,百十骑兵护卫啊!我好奇又找人打听了一下那绍哥儿究竟升了什么官……内殿直都虞候,还有什么州的刺史。不小了吧?”
有人脱口道:“玉莲都那样了,还有当大官的愿意娶?叫什么哥儿,年纪不大吧?”
梅护法道:“这我就不清楚了,反正玉莲已经住进了以前符家的院子,就离这里不远;听说那院子是皇后亲自赏给绍哥儿的。”
顿时几个人觉得有办法了,其中一个女子立刻说道:“玉莲在咱们这里,待她也不错。要是去求玉莲,让她找绍哥儿帮咱们在官府里打点一下,说不定玉贞观就没事了!”
连京娘也觉得这路子不妨一试,按照她的经验,女道士去忽悠贵妇,是很可能成功的。她便下令让梅护法去办这件事。
等手下的人告辞退出道关后,京娘刚被分散的注意力又回到了赵匡胤身上。她把之前赵匡胤说过的话又一连回忆了几遍,更加伤心欲绝。
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坍塌……什么王母圣姑,她自个都不信,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她脱掉身上的道袍,里面是素白有花纹的“仙女服”,便有气无力地躺在木榻上,什么也不想做了。
……
她疲惫无力地睡了一觉,醒来又陷入了纠结的心情中。
不如听从赵匡胤的话,把观主交给手下,回家去算了。但京娘一想到在家乡的名声不好,便又不想回去。怎么办才好呢?
心里难受,她便想起了前月炼制的“忘忧散”,那丹药吃了对身体不好,但会感觉轻飘飘的很舒服。这是她从峨眉山得来的魏晋古籍,照着炼制的;据说魏晋名士一天到晚没事干,就吃这种“忘忧散”飘飘欲仙。京娘琢磨这丹药吃多了不好,但在很难受的时候却是良药,少吃就是了。
难受的时候,就是现在。京娘几乎毫无压力,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吃死了索性不烦恼。
她便起身取了一枚丹药,倒了清水吞服。但一时间没感觉,她也不怕什么,又连吃了两颗。
一次吃下去三颗忘忧散,没一会儿药性就开始作。她的脸上渐渐起了红晕,嘴角露出了妖娆的笑容,先是轻飘飘的,然后药性越来越强,视线都模糊了。她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凡间,只觉得已经上了仙境;连自个是谁,干什么的已经全数忘得干干净净,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欢乐无忧才是真实,而世间只是一场梦。
就在这时,门外一个女子的声音道:“圣姑,事情很顺利。玉莲答应我,一定会想办法帮我们,报答收留之恩。她已经说服了郭施主,郭施主却说担心我们是什么邪|教;他不想助纣为虐,说要先弄清楚咱们的事儿才愿意帮忙……咱们虽然没做坏事,却没有官府的度牒啊!”
里面没有回应,门外的女人又道:“要不圣姑下令邀请他过来亲眼瞧瞧?就看他信不信了。”
屋里半躺着的京娘根本不知道门外的人在说什么,她连玉贞观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了,听见有声音,就娇声“唔”了一声回应。
门外的人听到回应,便道:“我明白了,这就马上去请他过来。好让郭施主明白,咱们只做了好事,可没做坏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