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里,崇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
枯燥的太监声音响起。
“巡抚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报:插汉儿即虎墩兔憨争哈喇慎所分部落,谋犯塞……”
太监的声音不急不慢,徐徐道来,如果不是声音中参杂了一丝的尖锐,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太监在朗读。
杨改革只觉得头晕,只一个上午,就觉得头晕眼花,这奏折里的话实在是太难懂了,深奥,生僻,摇了摇头,问道:“等等,这杀胡堡在那里?归化城又在哪里?那个什么插汗儿又是什么?”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面面相窥,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
杨改革摇摇头,说道:“地图呢?上大地图,把他挂在朕的前面,朕才知道那个什么归化城在那里,还有杀胡堡在那里。”
内阁大臣连忙叫人找来地图,匆匆忙忙的挂在了文华殿的柱子上。
杨改革走到地图边上一看,地图虽然粗糙,也画得不是很准确,但是好歹也知道了大致在那里,绝对的纯手工。想了想,估计就是后世的山西大同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那里了。
“怎么蒙古这种废柴都可以打劫我大明朝吗?众位卿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杨改革无语,连蒙古那种废柴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打劫,实在是叫人无语。真的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纯粹的比烂。
内阁大臣都不作声。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组织大军杀回去?一没钱,二没人,没钱就不用说了,没人,广宁之败,把大明朝拿得出手的精兵都耗空了。这才几年?根本就没有拿到出手的官军来。
看样子内阁大臣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都默不作声,杨改革叹了口气,道:“这个事就跳过吧。下一个话题,记得用简单的白话把事情尽量简单的说清楚,不要老是把事情搞得那样复杂,朕伤脑筋啊!”
杨改革扶了扶额头,看文言文的繁体奏本,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二十一世纪宅男来说,确实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那位负责宣读奏本的太监又继续说到:“户部主事刘鼎卿劾大学士黄立极。”
杨改革又有点头疼了,这户部主事是干嘛的啊?这大学士黄立极是谁啊?好像我也不认识啊!不过这尚书,这好像差了好几级,嘿嘿,有意思,处级告部级,胆子挺肥的。算了,既然都不太懂,那就跳过了。
杨改革挥挥手,内阁的大臣们算是松了口气,知道这表示皇帝不讨论这事了。杨改革不知道这其中的那一位是黄立极,奏章上面就是弹劾他的。
接下来比如什么释放蓟镇总兵备道耿如杞,官复原职。
杨改革之觉得头大:“这个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考虑吧,给你们三天时间,限期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投票,少数服从多少,明白?”
对于这个问题,杨改革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臣等明白。”一干大臣对皇帝的放权行为表示十分的赞同。
“下一个。”杨改革又挥挥手。
一个上午下来,杨改革有点想死的感觉了,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知道自己这是头几次,不太熟悉的缘故,慢慢的就熟悉习惯的。
和孙承宗学习兵法,按照杨改革的说法,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杨改革认为,自己怎么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了,兵法在他眼里那就是渣啊,在杨改革看来,打仗胜利的关键就是怎么将更多的攻击力投送到敌人的身上去。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先进的兵法也是渣。
孙承宗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学生也是惊叹中带着哀叹。真是个天才,可惜是位皇帝。不然驰骋沙场,也是一员能流芳百世的名将。
“孙师傅,这些兵书朕基本都大致的看了一下,也听您给朕讲解了过了,朕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了,似乎不用再学了……”杨改革这样说到,杨改革实在是不想再学什么兵法了,太痛苦了。
“哦,陛下,有什么心得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在朕看来,一只军队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在于三点,纪律、意志、组织这三种要素,这三要素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杨改革大胆的用未来的观点忽悠孙承宗,杨改革要的是尽快的组建新军,而不是和孙承宗学习什么兵法,正儿八经的学习兵法,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不会出师,可惜崇祯二年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这绝对等不起的。
“陛下,说说您的看法。”孙承宗有点疑惑,带着凝重的问道。
“这三种要素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目的就是把军队的杀伤力投送到敌人身上,先说说组织吧,十个普通的小兵由一个小旗管理着,五个小旗上面有一名总旗,总旗上面有百户,百户上面有千户,千户上面有参将,指挥使。这就是组织,没有了组织,任何军队都不叫军队了。”
“纪律吗,一只军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如岳家军的纪律就非常强,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进百姓家里,比如本朝的戚大帅的戚家军,可以站在雨中一两个时辰不动一下。纪律就非常的强,强悍的纪律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忘乎所以,只记得纪律二字,可以在敌人的铁骑冲锋之下仍然按照规定列队,搏杀,只管向前,他们的战斗力也将非常强,例如安营扎寨,守城冲锋,这些都是纪律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战争纪律。”
“意志,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杀伤力)靠的是战斗意志来释放的,尽管是一只很强的军队,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那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最强的意志是信仰,愿意为某种信仰,信念去自愿牺牲,例如保家卫国,这样的意志力是最强的,接下来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充裕的物质保障,比如月钱,烧埋钱,赏银,荣誉,升官,这些都是增强作战意志的手段,强烈的作战意志,能保证一支军队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在战斗。有了这三样,这只军队已经是一只强悍的军队了,如果再配给足够杀伤力的武器,将会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
孙承宗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对于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实在是令老臣汗颜,老臣已经没有多少东西教陛下了。”孙承宗也挺郁闷的,皇帝才读了几天的兵书,好像比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兵书还要厉害。天才?
“孙师傅,朕准备练新军,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想请孙师傅帮忙。”杨改革道。
“新军?难道陛下认为现在的军队已经不能用了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难道你觉得现在还有那个卫所那只军队有战斗力?”
“呃!这……”孙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军中混得久了,对于目前大明朝军旅的情况比较了解。要说还有那只军队很有战斗力,孙承宗自己也不相信,有战力,仅仅能相对而言,实际和东虏打起来,根本不够看。
“孙师傅,大明朝已近是积重难返,卫所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所以,训练一只新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保卫我大明朝的重任。孙师傅觉得呢?”杨改革道。
“唉~陛下,臣尽力而为吧……”孙承宗倒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实际孙承宗自己也有训练新军的打算,也上过奏本,现在皇帝要训练新军,孙承宗倒是不阻拦。
“给,孙师傅,这是朕这几天根据一些心得写的一点东西,孙师傅看看。”杨改革递给了孙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这是?”孙承宗翻看小册子,扉页上写着《新兵艹练手册》。
“这是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得,把它写了下来,就集成了这一本小册子,孙师傅看看,如果新军招来,还请孙师傅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来训练新军。”杨改革给的那个小册子是根据自己印象中军训的内容和看了n多年小说得出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加大体能训练,天天吃肉。训练内容不外乎列队,站军姿,行进,然后是格斗、武器训练,最后进行实战演练,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总体来说,相当的粗糙,几乎只有一个大纲,聊聊几句话,说得白一点,这就是胡扯。
孙承宗自然看得直皱眉头,但是看了一会,却也看到了闪光点。虽然这个什么训练大纲相当的粗糙简单,但是绝对实用。没想到皇帝还是有几下的,能抓住这些,也算是难为皇帝的。
孙承宗看了一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虽然简略,却也算是抓到了一些重点,如能和我朝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结合起来,也算是不错的练兵之法了……”孙承宗点评道,这个说辞,已经算是相当给皇帝面子了。
“呃,这样啊!那就按照戚继光的办吧。”杨改革看孙承宗的样子,貌似是对自己的练兵之法不太感冒,知道自己的练兵方法上不得台面,也就按照孙承宗说的办了。
“臣领旨!”孙承宗答应道。
“孙师傅对这次新军的招兵有什么看法?”杨改革又问道。
“新军的招兵?皇帝可从各卫所中抽调精锐,也可以重新招募。”孙承宗道。
“孙师傅,是这样的,朕认为新军最好是没有沾染卫所军那些腐烂气息的农民比较好。”杨改革道。
“陛下是要招募良民吗?这个确实可以避免沾染上卫所军的坏秉姓。”孙承宗问道。。
“另外,孙师傅,您不觉得这几年的天灾[***]越来越频繁了吗?”杨改革问道。
“陛下,这天灾和[***]和这招新兵有什么关系吗?”孙承宗一头雾水。
“孙师傅,朕准备在受灾的地区招兵,这样一来,那个地方有能力,不甘心等死的年轻人就会被抽出这个地方,也就降低了这个地方造反的可能姓,另外从赈灾效果来说,如果某地有几千人领军饷,朕想这个地方的人更加容易活下去,能活下去也就不容易造反,孙师傅以为呢?”
孙承宗沉凝了一下,道:“皇上,可行。”很简短。;
文华殿里,崇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
枯燥的太监声音响起。
“巡抚宣府右都御史秦士文报:插汉儿即虎墩兔憨争哈喇慎所分部落,谋犯塞……”
太监的声音不急不慢,徐徐道来,如果不是声音中参杂了一丝的尖锐,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太监在朗读。
杨改革只觉得头晕,只一个上午,就觉得头晕眼花,这奏折里的话实在是太难懂了,深奥,生僻,摇了摇头,问道:“等等,这杀胡堡在那里?归化城又在哪里?那个什么插汗儿又是什么?”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面面相窥,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皇帝的话。
杨改革摇摇头,说道:“地图呢?上大地图,把他挂在朕的前面,朕才知道那个什么归化城在那里,还有杀胡堡在那里。”
内阁大臣连忙叫人找来地图,匆匆忙忙的挂在了文华殿的柱子上。
杨改革走到地图边上一看,地图虽然粗糙,也画得不是很准确,但是好歹也知道了大致在那里,绝对的纯手工。想了想,估计就是后世的山西大同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那里了。
“怎么蒙古这种废柴都可以打劫我大明朝吗?众位卿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杨改革无语,连蒙古那种废柴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打劫,实在是叫人无语。真的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纯粹的比烂。
内阁大臣都不作声。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组织大军杀回去?一没钱,二没人,没钱就不用说了,没人,广宁之败,把大明朝拿得出手的精兵都耗空了。这才几年?根本就没有拿到出手的官军来。
看样子内阁大臣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都默不作声,杨改革叹了口气,道:“这个事就跳过吧。下一个话题,记得用简单的白话把事情尽量简单的说清楚,不要老是把事情搞得那样复杂,朕伤脑筋啊!”
杨改革扶了扶额头,看文言文的繁体奏本,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二十一世纪宅男来说,确实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
那位负责宣读奏本的太监又继续说到:“户部主事刘鼎卿劾大学士黄立极。”
杨改革又有点头疼了,这户部主事是干嘛的啊?这大学士黄立极是谁啊?好像我也不认识啊!不过这尚书,这好像差了好几级,嘿嘿,有意思,处级告部级,胆子挺肥的。算了,既然都不太懂,那就跳过了。
杨改革挥挥手,内阁的大臣们算是松了口气,知道这表示皇帝不讨论这事了。杨改革不知道这其中的那一位是黄立极,奏章上面就是弹劾他的。
接下来比如什么释放蓟镇总兵备道耿如杞,官复原职。
杨改革之觉得头大:“这个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考虑吧,给你们三天时间,限期完成。如果有不同意见,就投票,少数服从多少,明白?”
对于这个问题,杨改革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臣等明白。”一干大臣对皇帝的放权行为表示十分的赞同。
“下一个。”杨改革又挥挥手。
一个上午下来,杨改革有点想死的感觉了,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知道自己这是头几次,不太熟悉的缘故,慢慢的就熟悉习惯的。
和孙承宗学习兵法,按照杨改革的说法,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学。
杨改革认为,自己怎么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了,兵法在他眼里那就是渣啊,在杨改革看来,打仗胜利的关键就是怎么将更多的攻击力投送到敌人的身上去。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先进的兵法也是渣。
孙承宗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学生也是惊叹中带着哀叹。真是个天才,可惜是位皇帝。不然驰骋沙场,也是一员能流芳百世的名将。
“孙师傅,这些兵书朕基本都大致的看了一下,也听您给朕讲解了过了,朕心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了,似乎不用再学了……”杨改革这样说到,杨改革实在是不想再学什么兵法了,太痛苦了。
“哦,陛下,有什么心得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在朕看来,一只军队能打胜仗的关键因素在于三点,纪律、意志、组织这三种要素,这三要素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更多的杀伤力作用于敌人身上,直到敌人崩溃。”杨改革大胆的用未来的观点忽悠孙承宗,杨改革要的是尽快的组建新军,而不是和孙承宗学习什么兵法,正儿八经的学习兵法,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不会出师,可惜崇祯二年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这绝对等不起的。
“陛下,说说您的看法。”孙承宗有点疑惑,带着凝重的问道。
“这三种要素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目的就是把军队的杀伤力投送到敌人身上,先说说组织吧,十个普通的小兵由一个小旗管理着,五个小旗上面有一名总旗,总旗上面有百户,百户上面有千户,千户上面有参将,指挥使。这就是组织,没有了组织,任何军队都不叫军队了。”
“纪律吗,一只军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如岳家军的纪律就非常强,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进百姓家里,比如本朝的戚大帅的戚家军,可以站在雨中一两个时辰不动一下。纪律就非常的强,强悍的纪律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忘乎所以,只记得纪律二字,可以在敌人的铁骑冲锋之下仍然按照规定列队,搏杀,只管向前,他们的战斗力也将非常强,例如安营扎寨,守城冲锋,这些都是纪律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战争纪律。”
“意志,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杀伤力)靠的是战斗意志来释放的,尽管是一只很强的军队,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那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最强的意志是信仰,愿意为某种信仰,信念去自愿牺牲,例如保家卫国,这样的意志力是最强的,接下来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充裕的物质保障,比如月钱,烧埋钱,赏银,荣誉,升官,这些都是增强作战意志的手段,强烈的作战意志,能保证一支军队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在战斗。有了这三样,这只军队已经是一只强悍的军队了,如果再配给足够杀伤力的武器,将会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
孙承宗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对于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实在是令老臣汗颜,老臣已经没有多少东西教陛下了。”孙承宗也挺郁闷的,皇帝才读了几天的兵书,好像比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兵书还要厉害。天才?
“孙师傅,朕准备练新军,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想请孙师傅帮忙。”杨改革道。
“新军?难道陛下认为现在的军队已经不能用了吗?”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难道你觉得现在还有那个卫所那只军队有战斗力?”
“呃!这……”孙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军中混得久了,对于目前大明朝军旅的情况比较了解。要说还有那只军队很有战斗力,孙承宗自己也不相信,有战力,仅仅能相对而言,实际和东虏打起来,根本不够看。
“孙师傅,大明朝已近是积重难返,卫所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所以,训练一只新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保卫我大明朝的重任。孙师傅觉得呢?”杨改革道。
“唉~陛下,臣尽力而为吧……”孙承宗倒是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实际孙承宗自己也有训练新军的打算,也上过奏本,现在皇帝要训练新军,孙承宗倒是不阻拦。
“给,孙师傅,这是朕这几天根据一些心得写的一点东西,孙师傅看看。”杨改革递给了孙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这是?”孙承宗翻看小册子,扉页上写着《新兵艹练手册》。
“这是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得,把它写了下来,就集成了这一本小册子,孙师傅看看,如果新军招来,还请孙师傅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来训练新军。”杨改革给的那个小册子是根据自己印象中军训的内容和看了n多年小说得出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加大体能训练,天天吃肉。训练内容不外乎列队,站军姿,行进,然后是格斗、武器训练,最后进行实战演练,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总体来说,相当的粗糙,几乎只有一个大纲,聊聊几句话,说得白一点,这就是胡扯。
孙承宗自然看得直皱眉头,但是看了一会,却也看到了闪光点。虽然这个什么训练大纲相当的粗糙简单,但是绝对实用。没想到皇帝还是有几下的,能抓住这些,也算是难为皇帝的。
孙承宗看了一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虽然简略,却也算是抓到了一些重点,如能和我朝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结合起来,也算是不错的练兵之法了……”孙承宗点评道,这个说辞,已经算是相当给皇帝面子了。
“呃,这样啊!那就按照戚继光的办吧。”杨改革看孙承宗的样子,貌似是对自己的练兵之法不太感冒,知道自己的练兵方法上不得台面,也就按照孙承宗说的办了。
“臣领旨!”孙承宗答应道。
“孙师傅对这次新军的招兵有什么看法?”杨改革又问道。
“新军的招兵?皇帝可从各卫所中抽调精锐,也可以重新招募。”孙承宗道。
“孙师傅,是这样的,朕认为新军最好是没有沾染卫所军那些腐烂气息的农民比较好。”杨改革道。
“陛下是要招募良民吗?这个确实可以避免沾染上卫所军的坏秉姓。”孙承宗问道。。
“另外,孙师傅,您不觉得这几年的天灾[***]越来越频繁了吗?”杨改革问道。
“陛下,这天灾和[***]和这招新兵有什么关系吗?”孙承宗一头雾水。
“孙师傅,朕准备在受灾的地区招兵,这样一来,那个地方有能力,不甘心等死的年轻人就会被抽出这个地方,也就降低了这个地方造反的可能姓,另外从赈灾效果来说,如果某地有几千人领军饷,朕想这个地方的人更加容易活下去,能活下去也就不容易造反,孙师傅以为呢?”
孙承宗沉凝了一下,道:“皇上,可行。”很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