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书阁

阅读记录  |   搜索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391章 洪刘家人至(七)

加入书架 | 热门评论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洪启胤看着洪承畯跟薛长安在那边聊,于是看向洪承畴道:“这位是何官职?莫不是御史?”

洪承畴看了一眼薛长安解答道:“是也不是,这位薛采风,隶属于都察院采风司。采风司有两个体系,居于明叫做采风,居于暗叫做采访。

朝廷设立采风司的目的,除了拆分御史权利,防止出现明朝那样的遍地言官而党争无用的问题外,就是将采风、采访发于民间走动。

然后搜集民间情况、或者官吏执政问题,发于朝中、报纸等算是监督百官的一把刀,但同时也是天子耳目。

而当朝的御史,更多是在朝中处理都察院诸事。

因为地方有巡按、采风、宣传三部,御史只需要负责传达朝廷命令,协调朝中和地方问题就成。”

“报纸啊……原来如此。”洪启胤想到了在蓝田县驿站看到的报纸,也不由得感慨,“说实话,报纸广发,确实有不小的作用,就是措辞过于白话,不够文雅。”

“报纸的受众,从来不是所谓高雅文人,而是升斗小民。”洪承畴摇了摇头,“这是大王的意思,也是命令。甚至范文都是大王写的,乃至与现在朝中的奏疏格式,都是白话文。

引经据典的,一律丢去采风司写诗赋,然后发出去给天下人去批驳。

已经有几个老学究,天天写诗,写到怀疑人生无求。

毕竟时间紧,任务重,每隔五天就得出稿,然后有些时候还得命题作诗,给一些商品宣传。要不是润笔费和赏赐给得多,估计这些老学究,就不想干了。”

“不干,难不成不能辞?”

“可以,但辞官就得去劳改,他们很多人都是地主阶级,按照本朝律令,家中一户,标准七口人,持有百亩土地以上,都算地主。能读得起书,考校学问不错的举人、进士,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地主。

一旦被按住去劳改,就是有罪,三代不能入仕。要知道,新顺国这边秀才就能选吏,也只有选吏了才能为官。大部分读书人,一般都是一边读书,一边选吏。

能力强的,会被选入崇文阁,读一年崇文阁,不仅会授官,更重要的就是崇文阁出身,基本等同进了举人。

在新顺国这边,一切政绩,基本上都是明确的。因为新顺王有完整的规划,国家如何走,怎么走,是按照三个一百年进行规划的。”

洪承畴说到这里,摸出了一张报纸递给洪启胤。

洪启胤拿过来,皱皱巴巴,泛黄,有点时间了。

估计是洪承畴一直收着的。

“这是《直阁内参》。”洪承畴低声说,“是大王那边整理出来的规划方案,由内阁成员直接参与讨论的内容。

本朝的大王,希望用三个一百年的超常规划,将中国缔造成他想要的大同社会。

当然,这些内容很笼统,大部分想法都在《大同论》内有体现。直阁内参里的文录,只是一些细化。”

洪启胤快速看着,一开始还觉得没什么,但看到后边他僵住了。

十来分钟后,田里再度传来欢呼声,俨然是耕地机再次行动,并且只用了几分钟就超过了牛犁的亩地,一些靠近的农人下地,抱出土块,发现都深耕三十到四十厘米,一个两个都激动起来。

这大块头,也不是一无是处,可以用来解决深耕的困难。

当然,洪启胤也将直阁内参递给了洪承畴说:“莫要外传,尽快销毁吧。少见这种将政策完全丢在明面上的朝廷,难道不怕被人研究对付?”

“用大王的话说,倘若制定政策有问题,被人对付了不就好找到问题所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再说了,任何政策,都需要试点、观以后效、总结经验、推广铺开、因地制宜这一套下来,才进行一次完整的革新。

所以任何一道政策的推行,都不是拍拍脑袋就做的。除了,一些必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的生产资料。”

洪承畴的目光落在了脚下的土地。

一切基础,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土地。

新顺王不准私人买卖,却留下了流转土地、承包建设民间的豁口。

也开放债券市场给新进权贵们去游猎,甚至大力鼓吹商业。

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优缺点,他都进行了平衡。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他不似其他王朝一样,希望社会是静止的,不变的。

他规划时代的发展历程,协调规划了三个一百年。

明确指出了,第三个一百年,只要中国不出现大规模内乱,基本就能让生产力达到足以让百姓富庶的地步。

基本上就是将未来几百年的发展方向给明确了。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开辟时代的圣贤。

然而,这样的人物,偏生是一个王者,未来的皇帝,有他敦促教育,或许明晰国家发展方向之后,就有可能出现第一个坐拥天下中土,突破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国度。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你最后会选择举西安府投降了。面对这样一个目光长远,却能脚踏实地的对手,没人能够讨到多少好处。”

洪启胤开始理解洪承畴了,不是他不想拖延,而是对手不给时间拖延。

洪启胤一路上了解过很多关中战役的细节,他发现对手似乎总能料敌于前,但仔细一看现在的政策,以及跟洪承畴一路上的交流。

洪启胤明白,不是对手能耐,而是他有大局观,人从一开始就没把战场放在西北一隅,而是着眼天下。

这一次夺取关中,正好京师被建奴入侵,但对方却似乎有所预料,一直在布置局面。

去年开始,先打庆阳、延安,掠夺人口,把陕北变成一片白地,结果蝗灾爆发,延绥也居住不了人了,于是张辇北上榆林,就把延绥空出来。

而延绥一半左右的人被迁走了,就不能再北方爆发起义,反而是因为蝗灾,逼得大盛军不得不开始选择进入山西就食。

然后山西就乱了,山西一乱,王三就把王僧丢去了山西河津县,用来阻截太原方向的兵马。

接着就是积蓄力量,布置棋子,一点点将整个关中围起来。

也就是说,在洪承畴反应过来的时候,对方已经给你布置了天罗地网。

你想要反抗?除非你能跟王三一样,大量整合资源,投入四方布置,否则是不可能赢的。

显然洪承畴当时才因为朝廷选不到人,他火线提拔为巡抚,这都还没摸清楚情况,就被包饺子了。

军略如此,行政规划也是如此。

他对政务的布置齐整的同时,也分拆了很多部分,每一步都在意料之外,但组合起来协调一下,就是情理之中,都是服务于未来二十五年的中期计划框架。

并且从一开始他就没考虑过对大明士绅集团妥协,而是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官吏体系。

他也知道想要快速取缔大明很难,那他就用时间,用数量,用大同论去弄出浩瀚的民间拥趸,然后号召他们去打对手。

在中国打仗,打的从来不是谁更猛,而是谁对民间控制力最高,谁的韧性就更强,然后进行战略布置。

就跟现在一样,王三放出潼关,堵住运城、陕北,就是在导演战场局面。

我都是导演了,这场仗怎么打,还不是我说的算。

只要我几个点都堵住了,你想要干掉我,就得花费庞大的物资和精力,从而拖垮自己。

潼关这点一个欺诈诱饵。

你要是不拿,那我就拿走了。我拿走了,广阔的平原,你就无险可守了。

可你要是来了,那么河南必然大乱,因为你的补给只能从河南走,而王三是穿越者,比别人多一道时间维度观察天下变化。

河南大旱,板上钉钉。

所以,对于大部分穿越者来说,时间就是他们最大的外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
×

添加梦书阁APP到桌面

点击下方的 “

然后选择“添加到主屏幕”

添加梦书阁APP到收藏夹

点击下方的 “

然后点击“收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