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帕麦斯顿的前车之鉴,英国人已经不打算在自己的地盘上开会了,而这次开会的目的是要痛宰俄、法,那么必须排除巴黎和圣彼得堡,剩下的选项就只有柏林、维也纳,以及伊斯坦布尔了。
其中在伊斯坦布尔算是英国人的主场,但是为了拉拢奥地利,只能选择维也纳。斯特拉特福子爵即坎宁,也将会前往维也纳与梅特涅商讨召开五国会议的相关事宜。
维也纳,摄政议会。
虽然科罗拉夫伯爵极力反对,但是在奥地利内部,无论是军方,还是文官集团,大多数都对于能收复贝尔格莱德感到振奋。
历史上,奥地利曾经三次夺回贝尔格莱德,每一次都代表着帝国的高光时刻,会让人想起欧根亲王,约瑟夫二世等伟大的名字。
而弗里德里希的捷报,更是给了奥地利帝国内部极大的信心。毕竟此前奥地利并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舰队,听听奥地利主力舰队的名字,你就会明白,这是一支怎样的海军。
多瑙河舰队、莱茵河舰队,毫无疑问他们原本都是内河舰队。其实奥地利的海军一直没有一个单独的编制,他们更像是陆军下辖的一个辅助兵种。
甚至海军的将领,也一度由陆军担任,在奥地利帝国像弗里德里希,这种专业的海军将领少之又少。
而有了这次辉煌的胜利,海军就有了单独成军的资格。
实际上,1756年之后奥地利就开始组建海军,但其前身是长年与奥斯曼帝国作战的多瑙河水军,1802年建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海军学院,只不过一直到弗里德里希大公上位之前,海军统帅始终是由陆军担任。
弗里德里希也成为了奥地利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海军中将。在弗兰茨的强烈建议下,弗里德里希将海军总部设在了的里雅斯特。
其实按照弗里德里希的说法,此时威尼斯才是奥地利最好的港口。
但是弗兰茨很清楚威尼斯的发展潜力并不大,吞吐量甚至不如不受待见的的里雅斯特港的一半。
而且在1848年的风暴之中,这座城市将会陷落,奥地利军队在李奇将军的指挥下,一枪未发让出了这座城市。
抵抗到最后的是一群拒绝投降的意大利水兵,他们在码头筑起街垒,在和叛军激战一日一夜后全部殉国。
最终威尼斯人俘获了奥地利90的舰船,以至于撒丁王国只派两艘战列舰就敢封锁亚得里亚海。
毕竟弗兰茨可不知道,弗里德里希大公会不会在风暴来临的前一刻溶于水。
历史上,弗里德里希大公在1847年溺水而亡。
新上任的海军统帅为了躲避1848年的风暴,选择了在比利时度假。动乱结束后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直活到了八十多岁。
的里雅斯特最初的目的,就是作为军港使用。这里防御并不比威尼斯差,而且部队相对忠诚,再加上铁路的建设,这里的潜力巨大。
从埃及带回来的十九艘战列舰,只要加装蒸汽动力,就能让他们重获新生。这支舰队虽然不足以让奥地利称霸地中海,但足够让英法等国不再敢小觑奥地利的海上实力了。
教会的船也不用打着法国和西班牙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了。
之前奥地利教会的商船只能打着法国人的旗帜,以尽可能地避免海盗的骚扰。
有了这支舰队之后,奥地利就可以派出原本那些护卫舰去保护商船了。
虽然商船上都有炮,也有战斗人员,但是游弋在海洋之上的奥地利军舰,可以极大地提升奥地利帝国的影响力。
波斯尼亚总督府。
阿比达尔帕夏刚刚接到麦吉德的命令,说他可以撤出波斯尼亚,他就迫不及待地收拾细软准备跑路了。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然而阿比达尔在波斯尼亚做了三年总督,除了二十几次刺杀以外,他什么都没得到,就连卫队都要自己出钱养。
手下的8000士兵,实际上只有4000多人,这倒不是他吃了空饷,而是手下们经常罢工,他只能靠钱来摆平这些问题。那些钱当然不能阿比达尔自己出,所以只能用军饷喽。
这里虽然是天方教的地盘,然而当地人却和该死的异教徒一样,吃猪肉天方教认为猪肉是不洁的食物,这让阿比达尔感到恶心。
当地的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都沿用宗法制,族群形成村落经常抗拒交税,或者是拦路抢劫。
派兵镇压,人去得少了,恐怕打不过当地的武装,还有可能被附近的村落围剿;人如果去得多了,那些人就往山沟里一钻,大军只能无功而返;而且山民彪悍,打起仗来往往悍不畏死,同伴之间又多是亲族关系,打死一个就会引来一群人的疯狂报复。
波斯尼亚处于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交界地带,虽然两国之间摩擦不断,但是贸易却从未有一天停止过,只不过是以走私的形式而已。
走私犯们雇佣大量的亡命徒来往两国之间,以谋取暴利,官军和土匪则是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于是乎这片土地上的鲜血,就没有一刻干涸过,甚至很多当地的年轻人都向往那种械斗火并,阴谋背叛的生活。
这种情况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整个波斯尼亚地区收不到多少税。
其实,麦吉德本人还是希望阿比达尔帕夏能多少抵抗一下的,最好能以身殉国,这样才显得壮烈,奥斯曼帝国的面子也能好过一些。
波斯尼亚的当地人,真谈不上对奥斯曼帝国有多忠诚。他们祖上大多数是基督徒,只不过在1463年被奥斯曼人征服,为了成为真正的奥斯曼人享受权利,改信了天方教。
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奥斯曼帝国从其他地方迁来的移民,此时波斯尼亚人是当地的第二大族群。
在听到奥地利即将吞并波斯尼亚的消息之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准备离开这块异教徒的土地,回到奥斯曼帝国。
但大多数人的态度则是准备喜迎王师,顺便改个教换一套服装。
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则是各有心思,有的人觉得加入奥地利帝国是件好事,毕竟从此以后也是文明人了,最起码会比在奥斯曼帝国好过一些。
但是有些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异端、异教都是一丘之貉,而且极有可能会重新丈量土地,让他们交税,这对于当地有一定实力的士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很快他们又听说,奥地利准备将波斯尼亚一分为二,将东波斯尼亚交给塞尔维亚用以交换贝尔格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