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原较之李泰最初落脚时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样子,而商原庄所生活的人口也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人,到如今在附庄籍的便有五千多户,长期定居于此的更是多达数万人。
这么多人口的增长,第一是李泰通过诸次战争所获取收编到的士伍俘虏,既有关中各处的强梁匪寇,也有陕北诸州所俘获的稽胡丁口。
第二则就是随着商原工商环境的改善,外地自然流入的行商和游食等等。
真正在当地所荫庇扩充的部曲士伍则非常少,这当然是因为李泰深谙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
商原本就在华州霸府眼皮子底下,他如果公然荫庇众多人口,以至于州郡编户大量流失,那自然是在公然挑衅此间的官方力量。
虽然此间武乡县令、包括州郡长官都和他颇有交情,可若是自恃交情便无底线的侵犯别人的职权,这种朋友翻脸也快了。
但是武将通过战争俘获人口而收编为士伍,本就是时下公开的规矩,只要不是杀良冒功、又或者掳掠官府在编的均田户,便算不上是什么忌讳。
至于说外州流入的人口,本身就不归此间州郡管辖,虽然说州郡官长也有收编流民的政绩需求,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华州本就人多地狭,没有太多荒地可以用来招抚流民而授田编户,这些人口被李泰招募过来入其工坊做工,既稳定了地方治安,官府还能从他这里获取一部分赋税收益,官府也是乐见其成。
至于说在乡里聚集数万民众,会不会引起霸府的警惕与驱逐,这也是多虑了。
商原虽说区域不算太大,但东西南北直径也有着几十里,分布着许多豪族庄园邸业,数万人口分布在此间,又不是几万带甲之士整天聚在一座山头上,其实也不算多么的引人注意。
更何况李泰产业众多,这些人口平日要么在工坊做工,要么往返各地运输物料,就连他自己也得翻阅庄园计簿才能了解准确情况,外人更是难能全面了解。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商原的居住环境也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原本坡前的庄园屋舍早已经不足居住,附近的油料工坊等也转去别处用工,故址则用来扩充庄园屋舍。
好在李泰之前专为贺拔胜休养而造的山谷别业保留了下来,且还沿着山谷走势向外扩建了许多圈,最初的别业被栅栏圈禁起来,作为李泰归乡的住所。
至于那些扩建的范围,则就给李渚生等这些庄园核心管事们居住。这座山间别业也承载了妙音许多的回忆,当再故地重游,许多沉淀在脑海中的记忆画面很快又变得鲜活涌动起来。
只是在见到那些记忆之外的加设建筑后,她心中便有些不乐,当听说是因为人口增多、塬上土地不足才如此的时候,这小娘子便康慨的一指山谷东面说道:“塬东的庄子还有许多闲土,这里安置不下的人事都可以安置那处。”听小娘子这么说,李泰才想起来他们家的大富豪可不只有他一个人,这小娘子妆奁也是丰厚得很。
商原东侧那座庄园,也是其陪嫁产业之一。那座园业虽然不比李泰这边经营的更好,但是彼此位置相邻,便可以就近互补,整个商原将近一半的范围都成了他们家的产业,人事产业调整起来自然就方便得多。
李渚生等户中老人们听到这位小主母如此豪爽大气,也都纷纷面露喜色,直叹夫妻同心、兴家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