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边柳开始巡视大帅府下辖各处,以及库存。
由缑伯负责保护。
“大帅,这下次出去带上我呗?”
“怎么,你还想着我出去呢?”边柳笑着说道。
缑伯这才醒悟过来,这次边柳出去,大伙待在山上可是提心吊胆的。
“我说错了,大帅下次派人出征,一定要用我。我也不求当个大将军,当个先锋就行了!”
“行,下次就让你当先锋。只是缑伯,你不会也和程咬金一样隐藏着身份吧?”
“大帅,这可是天大的冤枉,我可是地地道道的缑氏人,遇到大帅之前,一辈子就在城外种地呢!程咬金这个坏小子,竟然敢骗我,啊不,敢骗大帅,等他回来我一定揍的他爷爷都不认得。”
“缑伯,说不定你也不普通呢!”边柳笑着说道。
“大帅,我的话可是千真万确啊!”
“唉,我是说,你可能这辈子之前是普通人,可是上辈子就已经命中注定,要辅佐本帅再兴大汉了。”
缑伯愣了一下,“都说大帅是紫薇星君下凡,怪不得连上辈子的事情都知道。”
“你啊,好好加油吧,说不定以后还能当个天兵天将。”边柳打了个哈哈。
说话间便已经带着缑伯来到后山的一座山谷。
“大帅,这里是做什么的?”缑伯好奇的问道。
“你还记得张季吗?”
当初在西凉兵进攻缑氏的时候,最早追随边柳的有四个人。
斧头(程咬金)、缑伯在军中听用;
郭兴负责管理造纸在内诸多匠户。
剩下一人便是张季,也是左慈的徒弟。
“他就在这啊?”缑伯只见过张季几次,对方对于自己的工作也一直缄默不言。
事实上,张季一直归边柳一人指派任务,直到最近,才把张季的所在告诉了郭嘉和徐庶。
此时的山上已经比较寒冷,普通人家的衣物只够一人出门的,剩下的只能躲在屋内烤火。
但此处山谷却烟雾弥漫,有热气散发。
边柳到达谷口时,张季已经在等候。
“我让你研究的东西如何?”
“大帅,你过来看!”
张季带着边柳来到几处仓库前,里面摆满了黑乎乎的木炭,有苦役正在往上面泼水。
“大帅,这儿的木炭怎么这么整齐?”缑伯惊奇的看着圆饼状带孔的木炭。
边柳上前拿起一块木炭,用书捻了捻,品相还不错。
“这都是大帅的指点。”张季笑着说道。
“那是当然,我就没见过大帅这么聪明的人,你和我一样,最多有点小聪明,咱们大帅,那可是大聪明。”缑伯神气的说道。
边柳觉得,有必要让郭嘉开一堂拍马屁的课,专门教教这些大老粗怎么夸自己。
否则一口一个“大聪明”,自己到时候还想请“卧龙”“凤雏”过来,那岂不是被气死?
“这些泥炭,是我按照大帅的吩咐,用炭粉和黏土混合,然后用模具压制出来的。”张季介绍道。
在古代,冬季取暖是一个大问题。
不然也不会诞生卖炭翁这个职业。
在古代煤炭,天然气,水电这些资源没有普及前,柴火是唯一的燃烧资源,而人口一旦集中,当地的木材很快就会被砍伐一空。
古时候,宗族观念强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柴火,一个大家族通常在一口锅里做饭,
律令方面,汉时就有颁布《四时月令诏条》,春季禁掏鸟窝、夏季禁伐木……
而在汉武帝颁布盐铁国营之后,实际上是将山川湖泽全部划归国有,也就是耕地以外的地方,全是国家的。如果乱砍乱伐,那就在偷国家资源。
边柳将基地设在嵩山附近,野外资源相对丰富,然而一来木炭是消耗型资源,而且时间也颇为紧凑。
更重要的是,一般烧炭,品相好的提供给富贵人家,普通人家只能用些碎炭,而那些炭末,是无法使用的,会把风口给堵死,这其中的损耗相当大。
边柳一开始想的其实是蜂窝煤,只是这嵩山附近的几处煤矿,质量似乎都不咋高,张季几次的实验数据都不符合边柳的期望。
“这炭烧起来怎么样?”边柳询问。
“大帅,这边请!这附近我按照您的指示,都禁止明火,而且吩咐人按时泼水。”
边柳点了点头,不愧是跟着左慈炼过丹的,该有的谨慎还是有的。
山谷里面有条小河,几人往里走到一处空旷的地方,这里建了几间木屋,还有几处石洞,就是张季做实验的地方。
“就在这吧!”
边柳指了指河边的几个石堆。
张季先是取了几块泥炭,用枯叶引燃,又在边柳的指示下拿了几块差不多大小的纯木炭,开始烧了起来,火堆上面立着两个小水壶。
烧了大概有半刻钟的样子,水壶就开了,而木炭已经所剩无几,等木炭彻底熄了之后,泥炭还通红着。
又半刻钟,泥炭也彻底灭了,只留下一个陶土的空壳子。
边柳对这个效果很满意,接着又关心起成本的问题。
“大帅在后山划了几片烧炭的地方,这炭粉本就是剩下没用的,倒是不需要成本。而黏土也是就近取的,只是我尝试了附近十几种不同的黏土,只有后面那个弯山脚的黏土效果最好,如果全力开采的话应该能坚持两年的。”
边柳想着,或许这些黏土本身就含有一些煤炭成本。
张季则是继续说道:“所以只考虑人力成本的话,包括掘土,运输,搅拌,倒模这些,平均下来,一人一天可以生产五百斤泥炭,按照外面的工价,一天算十钱,也就是一钱可以买五十斤泥炭的样子。”
“正常的木炭售价是多少?”
张季比较尴尬,这个他倒是没关心过。
缑伯则是说道:“当初在缑氏的时候,寻常时候,我家用的是大多是十钱一百斤的碎炭,如果是冬天比较冷,又或者是要买品相比较好的木炭,价格则会贵上不少,我听说县令家,招待客人,用的都是一钱一斤的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