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天炮,火雷罐,多兵种配合。胡风凭借这一套常规战法,加上天时之利,将曹洪吕布等死死压在下风,难以动弹。
白蒙研究的移动轰天炮,此刻尚未投入战阵。打仗先算账,将此二者联系在一起,叶欢也算独一份了,战将们绝不会怀疑。
新战术要用,就要让敌军付出足够的代价,否则,太不划算。
胡风与臧空联手,将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带来的结果是,丹阳军也许并未对敌军造成太大的杀伤,却让敌军无法休息。
战果,在胡风和臧空眼中,还没有做到最佳,但在主将于禁这里,已经足够优秀了。不杀伤敌军,却给他们心理施加了重压。
只要你调整不到最佳状态,有几个人敢于攻击定边军守备完善的城池?你继续调整,可以,我也可以赢得足够的时间。
配合胡风张海龙作战的,不单单是洪彪与张海龙,远在千里之外,长公子也在谨慎把握着其中度量,目下,广陵战场最大。
南线,叶煌已经彻底停止了对交州军的攻击。身为先锋,江东军的进展也不快,至于交州军,现在颇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
“将军,我做的还有些过,战后再向将军请罪,以目下形势,南海士卒遭受我军重击,便是继续行军,日后也有利用之处。”
这是叶煌写给于禁的亲笔信,内中不乏自责,他也是初次与交州军交手。初始阶段,是出了全力的,此时
看来,却有不妥。
“回信,说这些没用,好好总结,之后的反击,定要精细。”于禁的回信,也很是言简意赅,叶煌的自我要求,算是极高了。
一天的大雨,始终未曾停下,到了黄昏之时,胡风和臧空再占尽优势的局势下,主动选择了收缩,退出二十里之外。
敌军退了,曹洪和曹豹一时却有些找不到方向了。设若胡风一直保持高压,他们还能临时想出应对之策,但眼下……
借着空挡,在大雨之中重设营寨?倘若胡疯子趁夜发起攻击,设立营寨的动作的,会不会是无用功?若是不设,敌军夜战!
左右为难,用来形容曹洪曹豹二将的心理,再贴切不过了。眼看着距离广陵城还有一百多里,但距离越近,压力随之增加。
定边军是绝不会允许他们,顺顺利利的抵达城下,发动攻城的。曹洪对此无比确信,真若如此,他想的,恐怕还要更多。
“曹将军,敌军极有可能派一大将坐镇广陵,目下看来,高顺、麯义、于禁、张郃,皆有可能,需得从敌军战法中推测。”
也是在黄昏时分,曹洪收到了刘备发来,在他眼中是给他添堵的消息。却又不得不承认,对方之言,很有可能是真的。
至于是高顺、于禁、麯义或者张郃。此时对曹洪曹豹等将而言,似乎区别并不大,任何一个,他们进军的日子,绝不好过。
当然,强要分个上下的话,谁也
不愿意,坐镇广陵的是高顺。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这八个字,对任何大将都是如山的压力。
军情?军情的确是有,可无论是乐进还是李典,都不可能告诉你,他们确确实实找到了高顺就在洛阳,或在荆州的证据。
广陵坚城,悍将胡风,三大王牌,倘若再加上高顺。最后的攻城战,难度一定是地狱级别,谁也不会否认。
那么,曹军和徐州军眼中,最为忌惮的定边军大将,陷阵营统领高顺,此时身在何方?没错,是洛阳,一直在这里。
只不过收到郭嘉军师的传书之后,高顺选择了深居简出!不要说曹军的探子,就连陷阵军自己,也找不到主将何在。
他有时候出现在城东,有时候又在城西,更有时候,直接出现在荆州前线。想要知道详细,除非你能距离高顺,五步之内。
可能吗?没有什么不可能,但那种概率,却被压倒了最低。苟图昌全力以赴,高顺身边,暗影云集,消除一切可疑之人。
与此同时,在冀州之处,太原军统领于禁亦是频频露面。惑敌耳目这种事情,郭嘉现在有些乐此不彼,反正你们去猜吧。
洛阳城所有的军令,皆有军师陈宫下达,除了他之外,便是一众主力军将领,比如甘宁,叶信,都不能确认高顺的所在。
连同自己人一起骗,一直都是微尘清风的宗旨,自欺欺人嘛!
除了陷阵军统领高顺之外,还有一位定
边军名将,隐藏了行踪。铁骑营统领,张辽张文远,魏郡中,铁骑众将只能看见田畴。
情报系统占据绝对优势,叶欢和郭嘉有足够的资本这么玩。当然,虚虚实实,高顺的踪迹为虚,张辽的行踪吗,便为实。
控局,一直是对大将的要求,似胡风在定县之战及之后的阻击战中,运用的还是局部战场。空间拉大之后,一切还要更难。
庞统专注于徐州,徐庶全力与宛城,统领全局的,还是郭嘉。说起控局的本领,鬼才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他并不全力封锁消息,而是授意微尘清风,让曹军或是徐州军的暗叹,获得不同的版本。消息不一,判断战局,自也不一。
敌军会不会因此产生困扰,并不在郭嘉的考虑范围之内,身为主帅,于禁将军知道的一切消息,都是确实的,已然足够。
同样是大雨滂沱之下,曹操放弃了对庞统所部的牵制,他率军转而向南,目标广陵,要集中全部优势兵力,毕其功与一役!
围攻下邳,收缩兵力,庞统手中,还握有一支奇兵。冀州大将高览,冀州营精锐,并龙骧军精锐一部,五千之众。
为何是高览?盖因其有将才也,魏郡之时,叶欢与高览,是有过彻夜长谈的。除此之外,也因高庭轩并非颜良文丑。
以叶欢对高览的了解,要在定边军诸将之中,选一个与之最像之人,必是龙骧军统领张郃。二将用兵,皆
极有奇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