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与陈到,对战与广陵西南,战场西侧的高山上。
有侦查士卒手持千里镜,将双方战局尽收眼底,另一侧,则有同袍用铜镜反射日光,山下,亦有一队侦查士卒接应。
当年叶欢在东都暴病,玉佩给出的原因是夙世因缘。叶欢感此事,下定决心摒弃了老本行,但讨董之时,却再次出手。
为了什么能让他冒险如此,答案是水晶!其后由器物阁高手匠人打造出了千里镜!随后的战阵中,就成了定边军的不二利器。
再后来,大汉兴旺,万国来回,器物阁的匠人们融会贯通,手艺更精。高山之上,远隔数十里,看的亦是清清楚楚。
兵法讲究料敌先机,你看不见我,我却能提前看见你。倘若双方将领的用兵不相上下,那么,这一点优势,决定成败。
也正是因为千里镜的战略作用太强,才让叶欢不惜铤而走险!但他亦说道做到,找到了那位的后人,给了他们极大的富贵。
至于他与齐由的共同理想,叶欢也只是好奇,从未想过破坏。当然,那是他一统江山之后的事情,现在言之尚早。
千里镜在手,不光能料敌先机,为主
将长上一对千里眼。与侦查和传递信息而言,更是利器,尤其是晴时与铜镜配合使用。
老练的侦察营士卒,可以通过反光,来传递详细的军情。有点累死与后世的摩斯密码,哦,在汉末,那叫做密语。
众所周知,后世的普通话是四声四调,一二三四声在汉末叫做阴阳上去,除此之外,还有四声四调,便是用作密语使用的。
不奇怪,粤语歌为什么好听?它是六声九调,读出来就是歌。
用铜镜反光传讯,是叶欢提出的设想,但真正将之完善的,是定边军的那支侦查劲旅,山地飞龙,山顶的小队便是。
随胡风前来,有两个精锐小队,专门是用于广陵之战的。和其他的侦察营不同,山地飞龙有着全天候的野外侦查能力。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汉末可不是后世,地广人稀。就拿这座高山为例,山中野兽横生,蛇虫鼠蚁,要登顶,谈何容易?
由陷阵一军统领,到山地飞龙统领,胡风都带出了劲旅。而山地飞龙组建的历程,让他成了侦查方面的专家。
郭嘉用人,向来不会无的放矢,邱泽之与蜀中,胡风之与广陵。
最
合适的人,做最合适的事情。
让精锐小队登上山顶,方圆数百里的敌军动静,尽在眼中。胡风的丹阳军与陈到的白耳军,虽有百里路程,讯息却快捷无比。
多快?战场发生的情况,一切顺利的话,小半个时辰就能传到胡风耳中。对于协调作战而言,你做任何估计都不为过。
这是晴天,倘若是阴天,或是雨天,又该如何?
前者,依旧可以用镜光,光线不足,用火。有千里镜在手,侦查士卒可以更好的捕捉到讯息,且之前就有稳定的据点。
雨天的话,便只能用烟了,但相比镜光,要慢了很多。于是乎,侦察士卒还会用箭矢接力,多用在水战之中。
“关羽马步军四万,与陈到将军两万士卒列阵相对,目下战况,我军处于上风,陈将军阵型严谨,麾下士卒,战术到位。”
胡风的帅帐中,侦察营士卒正在传递口讯,言简意赅。
四万对两万,敌军还有超过五千的骑军,算不算敌众我寡?你去问任何一个定边军将领,答案都是一致的,优势在我。
训练,装备,士气,无一不占优,叶欢向来又是精兵政策。你就是让关
羽或是夏侯惇曹仁来看,一倍兵力,最多势均力敌。
山地飞龙的小队之中,核心是观察手,之前,需要有两年左右主力军参谋的历练。胡风对麾下的观察力,是信任的。
此刻,他也能微微松口气了,对陈到,他当然毫无藏私之处。但自己倾囊相授,和对方能够领悟,并无直接的关系。
直到实战的情报传来,他才能肯定,陈到能够做到这一点。白耳军以此为依托,就有与关羽徐州军分庭抗礼的实力。
况且,还有他的丹阳军作为辅助,面对曹豹,胡风一直没有尽全力。保留兵力策应陈到是其一,更不想,逼迫对方。
来前军师就交代过,要随机应变,尤其是曹豹之处。郭嘉虽然并未明言,胡风还是能听出弦外之音的。
因此只要对方不逼迫过甚,胡风对曹豹,大概率会采取防御。至少,在吕布的飞獠雄骑出现在战场之前,他不会决战。
不过,最大的功臣,还是曹豹将军自己。就是善战如胡风,也不得不承认,直到如今,曹豹麾下,也没有给他明显的机会。
一旦战机出现,军师的军令是随机应变,胡疯子会跟他客气
?
就眼下而言,广陵战局的重点,在于关羽之侧,倘若今日之战,陈到能占据上风。胡风也在策划着,能否与前者杀伤。
一旦击破关羽,或者与其极大杀伤,对曹豹就是一种震慑。或许,军师与苟图昌将军,还有说服此人倒戈的可能!
那将对整体的战局,最为有利,胡风是不会放弃追求这种可能的。
“报……将军,紧急军情。”就在胡将军专注于战局之际,传讯士卒前来,看见来人,胡风眼中一亮,这当不是广陵的战报。
“广陵陈到并胡风将军,禁之太原军,海上行军一切正常。若无意外,将按期到达,还望二位将军接应,战况详细传递。”
当日接到陈到的消息,胡风对于禁太原军的行动极为看重。一旦他加入战场,在广陵之处,敌我力量会天翻地覆。
那不仅仅是三万余精锐士卒,也会意味着,于禁的太原军成功,后续的援军可以通过这条线路,不停补充广陵。
将军当日留下的一块飞地,会展现出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现在的江东,胡风的注意力,始终有一块留在此处。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