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仁一连写了好几封信,都是通过风神卫往外送的信件。
最主要的一封,是送去交州的,如今水军副将彭保还留在交州,格金河口的河口城也初具规模,成为除了升龙府外交趾最大的城市。
武德军的水军大营就驻扎在这里,海上贸易让这座新城很快积聚了大量的人气,连交州管理的中心,也渐渐从内陆的升龙城转移到这里来。
彭保手下的武德军水军,其实也只有两千人左右,十几条战船,说起来也只不过是现在五德军水军的十分之一左右罢了。
可在东南亚这里,武德军的水军俨然是无敌的存在了。
彭保虽然出身海盗,却也是个能人,他的方法很简单,时不时的带着几艘船出去,到其他的国家百姓面前晃荡晃荡,就足以让那些小国的皇帝吓得战战兢兢了。
至于大宋商人不过马六甲的传统习惯,也早已经作废,现在是大食和其他西洋国家的商人不能过马六甲,马六甲以东,只有宋人的海商可以自由通行。
一开始也有不服的西洋海商,不过以彭保的作风,他们都被扔到大海里喂了大王八,当海里的王八都喂的膘满体肥之后,就没有西洋的商人敢过马六甲了。
他们也有途径向大宋的朝廷表达了不满,不过可惜大宋的皇帝早已经不理朝政了,那些相公们也懒得管这种小事,朝廷因为海贸的大发展得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他们也不想破坏现在的大好局面。
朝廷从海贸中收的商税足以吓到那些相公们,武德军的水军舰队又每隔三个月运送一趟交州的粮食回来,他们实在没有理由因为几个歪果仁的抗议就去敲打武德军。
何况这里边还有杨怀仁这个超级护短的二愣子在。
而大宋的海商越来越多了起来,河口城外的海面上千帆交错的画面,河口城的百姓也早已经习以为常。
以陈翔为首的交州府衙还在升龙府,不过大宋派驻到交州的官员,却更多的在河口城进行行政管理。
也许这里边有大宋的官员还觉得升龙府不如河口城安全的因素在,但实际上交州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
本来就没有多少国家概念的交州人非常认可大宋的管理,也很快认可了自己已经是宋人的身份,以前的交趾早已经没人再提起。
很简单的道理,当大宋的治理让交州百姓交的税赋上了,加上海贸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历利益,百姓们忽然间富起来了,他们只会感恩这些年的变化,不会去怀念以前交趾的故事。
杨怀仁的信就是写给彭保的,给他的任务就是按照一种新的方式去拉拢交州周边的其他国家和部族的百姓。
如果这种方式能成功,那么杨怀仁也算是把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实践的检验。
几封信写完,用火漆封好令风神卫送了出去,杨怀仁才发现夜已经深了。
披上大氅走出书房,在灯笼的火光映照之下,大片的雪花不断的从漆黑的夜空中坠下,不远处院墙外的城市里的喧嚣也已经落幕,东京城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自家院子里很安静,只有他和给他打灯的亲兵走在雪地上的声响,静谧里透着一丝丝的惬意。
也许是在书房里呆的太久了,外头的空气虽然带着些寒意,却清新的沁人心脾,伸出手去接上几片鹅毛那么大的雪花回首填到嘴里,杨怀仁竟尝到了一些甜甜的味道。
大概是他心情变好了的缘故吧,鬼结和大羊生活的还不错,对于将来的方向,杨怀仁也感觉保持的不错,他现在活得很充实,所以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也许整天动脑子想事情偶尔让他觉得有点累,可现在深夜的雪景非常美,那点疲劳也早已经随着风消散在雪花飞舞的苍茫之中。
杨怀仁就在院子里散了一小会儿步,然后才打算回后宅去休息,刚转身往后宅里走,却听见身后隐约传来一阵急急的踏着雪走路的沙沙声。
他好奇地回头看,看到了两个黑影从前院的大门里走进来,姿态有些慌张地冲他跑了过来。
亲兵赶紧拦在杨怀仁身前,把灯笼举起来,另一只手也早已经把快刀抽了出来。
等那两个身影走近了,杨怀仁才看清是谁,前边带路的是自家值夜的门房,他身后跟着的是一个身穿宫装的小黄门。
这应该是来传旨的太监了,杨怀仁看到他,心中便咯噔一下,这个时间点家里来了个传旨的黄门,不用想也知道大概是赵煦不行了。
原本的历史里的很多事还在发生,赵煦就没活过元符三年的新年,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他忽然想起白天他还在宫里的时候,赵煦虽然身子也是虚弱,可也还能和他聊几句的,脸色也没到油尽灯枯的时候,可这才半天过去,竟真的就不行了。
杨怀仁的思绪转的飞快,历史的脚步真的是走的沉重而有扎实,辽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开始衰败的。
也许发生的事情和关键的人物上和眼下有所不同,但大致的方式是一样,剧烈的内讧和权力争夺,让辽国迅速的从一个强大的国家衰败成羸弱不堪。
十多年后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国,之后几乎一路平趟着把辽国推向灭亡。
现在辽国也是在这条注定的灭亡之路上越走越远,杨怀仁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是多么的强大。
或者说,也许在最基础的地方,很多不起眼的小事聚集在一起,早已经注定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杨怀仁所谓的改变,也只是改变了一些细节罢了,历史的方向虽然有些偏移,却也绝没有偏移了原本的大方向的地步。
赵煦的死亡也是一样的,都是早已经注定了的,杨怀仁也许内心里觉得有些替赵煦感到惋惜,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但事实已经至此,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
杨怀仁轻轻拍了拍亲兵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来的人是宫里传令的小黄门,亲兵也看清了来人,这才收起戒备,闪到了一旁。
杨怀仁一连写了好几封信,都是通过风神卫往外送的信件。
最主要的一封,是送去交州的,如今水军副将彭保还留在交州,格金河口的河口城也初具规模,成为除了升龙府外交趾最大的城市。
武德军的水军大营就驻扎在这里,海上贸易让这座新城很快积聚了大量的人气,连交州管理的中心,也渐渐从内陆的升龙城转移到这里来。
彭保手下的武德军水军,其实也只有两千人左右,十几条战船,说起来也只不过是现在五德军水军的十分之一左右罢了。
可在东南亚这里,武德军的水军俨然是无敌的存在了。
彭保虽然出身海盗,却也是个能人,他的方法很简单,时不时的带着几艘船出去,到其他的国家百姓面前晃荡晃荡,就足以让那些小国的皇帝吓得战战兢兢了。
至于大宋商人不过马六甲的传统习惯,也早已经作废,现在是大食和其他西洋国家的商人不能过马六甲,马六甲以东,只有宋人的海商可以自由通行。
一开始也有不服的西洋海商,不过以彭保的作风,他们都被扔到大海里喂了大王八,当海里的王八都喂的膘满体肥之后,就没有西洋的商人敢过马六甲了。
他们也有途径向大宋的朝廷表达了不满,不过可惜大宋的皇帝早已经不理朝政了,那些相公们也懒得管这种小事,朝廷因为海贸的大发展得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他们也不想破坏现在的大好局面。
朝廷从海贸中收的商税足以吓到那些相公们,武德军的水军舰队又每隔三个月运送一趟交州的粮食回来,他们实在没有理由因为几个歪果仁的抗议就去敲打武德军。
何况这里边还有杨怀仁这个超级护短的二愣子在。
而大宋的海商越来越多了起来,河口城外的海面上千帆交错的画面,河口城的百姓也早已经习以为常。
以陈翔为首的交州府衙还在升龙府,不过大宋派驻到交州的官员,却更多的在河口城进行行政管理。
也许这里边有大宋的官员还觉得升龙府不如河口城安全的因素在,但实际上交州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
本来就没有多少国家概念的交州人非常认可大宋的管理,也很快认可了自己已经是宋人的身份,以前的交趾早已经没人再提起。
很简单的道理,当大宋的治理让交州百姓交的税赋上了,加上海贸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历利益,百姓们忽然间富起来了,他们只会感恩这些年的变化,不会去怀念以前交趾的故事。
杨怀仁的信就是写给彭保的,给他的任务就是按照一种新的方式去拉拢交州周边的其他国家和部族的百姓。
如果这种方式能成功,那么杨怀仁也算是把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实践的检验。
几封信写完,用火漆封好令风神卫送了出去,杨怀仁才发现夜已经深了。
披上大氅走出书房,在灯笼的火光映照之下,大片的雪花不断的从漆黑的夜空中坠下,不远处院墙外的城市里的喧嚣也已经落幕,东京城也渐渐进入了梦乡。
自家院子里很安静,只有他和给他打灯的亲兵走在雪地上的声响,静谧里透着一丝丝的惬意。
也许是在书房里呆的太久了,外头的空气虽然带着些寒意,却清新的沁人心脾,伸出手去接上几片鹅毛那么大的雪花回首填到嘴里,杨怀仁竟尝到了一些甜甜的味道。
大概是他心情变好了的缘故吧,鬼结和大羊生活的还不错,对于将来的方向,杨怀仁也感觉保持的不错,他现在活得很充实,所以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也许整天动脑子想事情偶尔让他觉得有点累,可现在深夜的雪景非常美,那点疲劳也早已经随着风消散在雪花飞舞的苍茫之中。
杨怀仁就在院子里散了一小会儿步,然后才打算回后宅去休息,刚转身往后宅里走,却听见身后隐约传来一阵急急的踏着雪走路的沙沙声。
他好奇地回头看,看到了两个黑影从前院的大门里走进来,姿态有些慌张地冲他跑了过来。
亲兵赶紧拦在杨怀仁身前,把灯笼举起来,另一只手也早已经把快刀抽了出来。
等那两个身影走近了,杨怀仁才看清是谁,前边带路的是自家值夜的门房,他身后跟着的是一个身穿宫装的小黄门。
这应该是来传旨的太监了,杨怀仁看到他,心中便咯噔一下,这个时间点家里来了个传旨的黄门,不用想也知道大概是赵煦不行了。
原本的历史里的很多事还在发生,赵煦就没活过元符三年的新年,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他忽然想起白天他还在宫里的时候,赵煦虽然身子也是虚弱,可也还能和他聊几句的,脸色也没到油尽灯枯的时候,可这才半天过去,竟真的就不行了。
杨怀仁的思绪转的飞快,历史的脚步真的是走的沉重而有扎实,辽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开始衰败的。
也许发生的事情和关键的人物上和眼下有所不同,但大致的方式是一样,剧烈的内讧和权力争夺,让辽国迅速的从一个强大的国家衰败成羸弱不堪。
十多年后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国,之后几乎一路平趟着把辽国推向灭亡。
现在辽国也是在这条注定的灭亡之路上越走越远,杨怀仁不得不感慨历史的惯性是多么的强大。
或者说,也许在最基础的地方,很多不起眼的小事聚集在一起,早已经注定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杨怀仁所谓的改变,也只是改变了一些细节罢了,历史的方向虽然有些偏移,却也绝没有偏移了原本的大方向的地步。
赵煦的死亡也是一样的,都是早已经注定了的,杨怀仁也许内心里觉得有些替赵煦感到惋惜,也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但事实已经至此,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
杨怀仁轻轻拍了拍亲兵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紧张,来的人是宫里传令的小黄门,亲兵也看清了来人,这才收起戒备,闪到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