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夜自然知道高启勋对他说的这些话,是没把他当外人了。
话的确也是大实话,虽然龙蹊卫也是禁军,可龙蹊卫在二十四卫禁军之中,地位只算是一般。
理由很简单,二十四卫禁军中的将领,多是勋戚将门之后,但高家的地位,在勋戚将门之中就只能算是一般了。
别人的家族不少都是王公贵族,高启勋一个侯爵,还真有点拿不出手。
而且那些王公贵戚的子侄,和朝中大臣之间也更容易建立某种联系,比如通过联姻等方式,组成了利益相关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武将在朝中地位不高,但他们很多人都通过结交文官的方式,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在文官中也适用,他们有权,却没有勋和爵,和将门结亲,也是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历朝历代其实官场中的人际往来向来如此,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高启勋却不怎么喜欢和朝中的大臣结交,想想当年高太后在位时,不知多少朝中大员替自家儿女来长平侯府求着结亲,高启勋都驳了人家面子一一拒绝了。
如今高家没有了这层关系,长平侯府更像是个没落的勋戚将门,便已是门可罗雀了。
这种事是影响龙蹊卫在禁军中的地位的,主将和他背后的家族势力一般,龙蹊卫也跟着没有多少地位。
那么龙蹊卫中的将领校尉,想要仕途亨通,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按说高家父子不结党营私,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可现实是别人都在相互结交,你躲在一边故作清高,别人不但不佩服你,反而会觉得你故作姿态。
现实来说,也是如此,龙蹊卫中的将校职位的提升,也是相对比较慢的。
很多军中校尉,当年或是通过武举或是通过举荐进入禁军的,如今的平均职位或者品秩,都比龙蹊卫中任职的人高出个一级半级的。
高启勋对张叔夜说这些话,也是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了。
张叔夜感激道,“侯爷不必说这种话,我跟将军亲如兄弟,哪有为了仕途便弃兄弟而去的道理?”
话虽然这么说,可张叔夜心中却绝不是不为所动。
今天的事情之前,张叔夜内心里还是极其崇敬杨怀仁的,或许一开始他也不是没想过杨怀仁这种人,大不了是通过嘴上本事讨好官家,才得到了官家垂青。
可后来杨怀仁通过一次次实打实的军功和为国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才逐步得到了官家的提拔的。
何况杨怀仁做的那些事,的确很容易在军中建立威望,谁都知道,这年头当兵,如果没有点军功,提升只能靠拉关系和捱资历。
可大宋的军队里,这些年也就杨怀仁带领的人马有出征作战的机会罢了。
加上杨怀仁治军甚严在整个大宋军队体系里都是出名的,武德军招募了许多贼配军,甚至还有些招安的山贼海盗的,本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杂牌军。
可就是领着这么一帮人,杨怀仁却建立了极大的功勋,从他本人到他手下基层将士,都得到了极大的封赏。
连一些最低级的士卒都能得到官家的勋赏从而荫妻庇子,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其他的将士们羡慕不已了。
所以军中也有一种风气,但凡是觉得自己有点本事的,都幻想着将来某一天若是有机会的话,希望能进入杨怀仁麾下,跟着他建立不世功勋光宗耀祖。
张叔夜想到这里,一方面是真希望能到杨怀仁麾下效力,一方面也感激高启勋能有慷人之慨的大度。
眼下杨怀仁和高家父子商量出来的这套苦肉计,便给了张叔夜机会,连他自己也后知后觉的发出感慨,幸亏他性子急了站出来给高士迁说话,这才有了被杨怀仁另眼相看的机会。
高启勋也感激张叔夜对高士迁的情谊,没让他回家,而是一起带回了长平侯府,请了郎中来给他们一起疗伤。
消息传的相当快,甚至超出了杨怀仁的预计。
上午打了高士迁和张叔夜,才过了中午,禁军中便传开了。
军中传言,信任的左卫大将军杨怀仁上任三把火已经烧了起来,龙蹊卫主将高士迁明目张胆的触了杨大帅的霉头。
他竟然纵容龙蹊卫将士白日里睡懒觉故意不训练,被杨怀仁巡营是捉住,之后杨怀仁当着整个龙溪卫所有将士面前,重责高士迁四十杀威棒。
高士迁被打的血肉模糊几近半死,杀威棒都打断了两根,连当时在场的长平侯高启勋跪地给儿子求饶,杨怀仁都视而不见。
普通禁军士卒只会觉得是高士迁倒霉,正好撞在了刀尖上,而有心之人却从这件事里想到了别的事情。
谁都知道高启勋父子俩最近和申王赵佖走的很近,而杨怀仁惩罚高士迁,不像是正常的执行军法那么简单。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杨怀仁刻意针对的高家父子,就是故意找茬惩罚高士迁,实际上是告诉众人,老子打的不仅仅是高士迁,而是打的申王的脸。
事情发酵的很快,别说朝中百官了,就连城中百姓也议论纷纷,聪明人也感觉到了这件事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像章惇曾布此类的朝中相公,一想到杨怀仁如此大张旗鼓,便感慨赵煦还有皇子在世的事情,大概是事实了,要不然杨怀仁不会和申王就这么撕破了面皮。
禁军中则有些人心惶惶,害怕也会想高士迁一样,因为其他的关系导致自己白白挨了打。
百姓们则把关注点放在了杨怀仁这个二愣子身上,都说他当年连地位尊崇的濮王府都敢带兵围攻,现在打了一个侯府出来的将军而已,不算什么。
至于对朝中最近议储之事有所了解的百姓,他们也不了解前几日杨怀仁大闹皇宫还说出赵煦尚有皇子在世的事情。
虽然不敢明着议论,却也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分析着杨怀仁大概是站边赵佶的,所以才和申王赵佖交恶。
他这么做,就是旗帜鲜明的和申王宣战了。
长平侯府门外,下午未时刚过便来了一帮人,每个人怀里都抱了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里散发着些浓烈的草药味……
张叔夜自然知道高启勋对他说的这些话,是没把他当外人了。
话的确也是大实话,虽然龙蹊卫也是禁军,可龙蹊卫在二十四卫禁军之中,地位只算是一般。
理由很简单,二十四卫禁军中的将领,多是勋戚将门之后,但高家的地位,在勋戚将门之中就只能算是一般了。
别人的家族不少都是王公贵族,高启勋一个侯爵,还真有点拿不出手。
而且那些王公贵戚的子侄,和朝中大臣之间也更容易建立某种联系,比如通过联姻等方式,组成了利益相关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武将在朝中地位不高,但他们很多人都通过结交文官的方式,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同样的道理在文官中也适用,他们有权,却没有勋和爵,和将门结亲,也是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势力。
历朝历代其实官场中的人际往来向来如此,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高启勋却不怎么喜欢和朝中的大臣结交,想想当年高太后在位时,不知多少朝中大员替自家儿女来长平侯府求着结亲,高启勋都驳了人家面子一一拒绝了。
如今高家没有了这层关系,长平侯府更像是个没落的勋戚将门,便已是门可罗雀了。
这种事是影响龙蹊卫在禁军中的地位的,主将和他背后的家族势力一般,龙蹊卫也跟着没有多少地位。
那么龙蹊卫中的将领校尉,想要仕途亨通,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按说高家父子不结党营私,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可现实是别人都在相互结交,你躲在一边故作清高,别人不但不佩服你,反而会觉得你故作姿态。
现实来说,也是如此,龙蹊卫中的将校职位的提升,也是相对比较慢的。
很多军中校尉,当年或是通过武举或是通过举荐进入禁军的,如今的平均职位或者品秩,都比龙蹊卫中任职的人高出个一级半级的。
高启勋对张叔夜说这些话,也是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了。
张叔夜感激道,“侯爷不必说这种话,我跟将军亲如兄弟,哪有为了仕途便弃兄弟而去的道理?”
话虽然这么说,可张叔夜心中却绝不是不为所动。
今天的事情之前,张叔夜内心里还是极其崇敬杨怀仁的,或许一开始他也不是没想过杨怀仁这种人,大不了是通过嘴上本事讨好官家,才得到了官家垂青。
可后来杨怀仁通过一次次实打实的军功和为国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才逐步得到了官家的提拔的。
何况杨怀仁做的那些事,的确很容易在军中建立威望,谁都知道,这年头当兵,如果没有点军功,提升只能靠拉关系和捱资历。
可大宋的军队里,这些年也就杨怀仁带领的人马有出征作战的机会罢了。
加上杨怀仁治军甚严在整个大宋军队体系里都是出名的,武德军招募了许多贼配军,甚至还有些招安的山贼海盗的,本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帮杂牌军。
可就是领着这么一帮人,杨怀仁却建立了极大的功勋,从他本人到他手下基层将士,都得到了极大的封赏。
连一些最低级的士卒都能得到官家的勋赏从而荫妻庇子,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其他的将士们羡慕不已了。
所以军中也有一种风气,但凡是觉得自己有点本事的,都幻想着将来某一天若是有机会的话,希望能进入杨怀仁麾下,跟着他建立不世功勋光宗耀祖。
张叔夜想到这里,一方面是真希望能到杨怀仁麾下效力,一方面也感激高启勋能有慷人之慨的大度。
眼下杨怀仁和高家父子商量出来的这套苦肉计,便给了张叔夜机会,连他自己也后知后觉的发出感慨,幸亏他性子急了站出来给高士迁说话,这才有了被杨怀仁另眼相看的机会。
高启勋也感激张叔夜对高士迁的情谊,没让他回家,而是一起带回了长平侯府,请了郎中来给他们一起疗伤。
消息传的相当快,甚至超出了杨怀仁的预计。
上午打了高士迁和张叔夜,才过了中午,禁军中便传开了。
军中传言,信任的左卫大将军杨怀仁上任三把火已经烧了起来,龙蹊卫主将高士迁明目张胆的触了杨大帅的霉头。
他竟然纵容龙蹊卫将士白日里睡懒觉故意不训练,被杨怀仁巡营是捉住,之后杨怀仁当着整个龙溪卫所有将士面前,重责高士迁四十杀威棒。
高士迁被打的血肉模糊几近半死,杀威棒都打断了两根,连当时在场的长平侯高启勋跪地给儿子求饶,杨怀仁都视而不见。
普通禁军士卒只会觉得是高士迁倒霉,正好撞在了刀尖上,而有心之人却从这件事里想到了别的事情。
谁都知道高启勋父子俩最近和申王赵佖走的很近,而杨怀仁惩罚高士迁,不像是正常的执行军法那么简单。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杨怀仁刻意针对的高家父子,就是故意找茬惩罚高士迁,实际上是告诉众人,老子打的不仅仅是高士迁,而是打的申王的脸。
事情发酵的很快,别说朝中百官了,就连城中百姓也议论纷纷,聪明人也感觉到了这件事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像章惇曾布此类的朝中相公,一想到杨怀仁如此大张旗鼓,便感慨赵煦还有皇子在世的事情,大概是事实了,要不然杨怀仁不会和申王就这么撕破了面皮。
禁军中则有些人心惶惶,害怕也会想高士迁一样,因为其他的关系导致自己白白挨了打。
百姓们则把关注点放在了杨怀仁这个二愣子身上,都说他当年连地位尊崇的濮王府都敢带兵围攻,现在打了一个侯府出来的将军而已,不算什么。
至于对朝中最近议储之事有所了解的百姓,他们也不了解前几日杨怀仁大闹皇宫还说出赵煦尚有皇子在世的事情。
虽然不敢明着议论,却也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分析着杨怀仁大概是站边赵佶的,所以才和申王赵佖交恶。
他这么做,就是旗帜鲜明的和申王宣战了。
长平侯府门外,下午未时刚过便来了一帮人,每个人怀里都抱了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里散发着些浓烈的草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