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书阁

阅读记录  |   搜索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1373章:赵献球之死

加入书架 | 热门评论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赵献球面如死灰,不过这时候他也想明白了,这两天小生子公公看上去给他出谋划策,实际上早就被杨怀仁收买,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他的算计。

他意识到这一点,开口问道,“王爷既然掌握了咱家这么多证据,何苦还要来最后这一招呢?”

杨怀仁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也没和他绕弯子了,直接说了八个字,“打蛇不死,反遭其噬。”

赵献球摇了要头,不知是笑是哭,闭上眼想了一阵子,才缓缓说道,“这都是命啊,呵呵,我赵献球认了。斗胆向王爷借把刀用。”

杨怀仁知道他这是想给自己留个全尸了,啥也没说,跳下马来,转过了头去。

黑牛哥哥吩咐一个禁军小兵扔了一把佩刀给他,赵献球拿起来,用拇指摩挲着刀锋,“是把快刀。”

说罢便抹了脖子,动作都那么轻柔,刀身上流过的血,都是缓缓的。

杨怀仁转回头来再看他时,觉得赵献球自刎,和何存葆自裁还有些不同,赵献球似乎还有些心有不甘,不知是不是他把刀刃抹向脖子的那一刻,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总有些遗憾和不舍。

至于时候该如何向朝廷汇报这件事,杨怀仁也早有准备,赵献球贪赃枉法,杀良冒功,自刎谢罪。

事情自然还没有结束,扬州在大宋的版图上也许是不大的一个点而已,可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样的内河航运枢纽之地,可不能出乱子。

杨怀仁唤过小生子来,指着赵献球的尸首道,“你找人收殓了他的尸首吧,你们的方式,本王也不了解。”

小生子自然知道杨怀仁的意思,做太监的,活着的时候不能当个全乎人,死了之后还是希望能全乎着入殓的。

“小底遵命。”

杨怀仁又道,“还有件事要委托你处理,赵献球已死,但漕运衙门还要正常运转,小生子公公,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做这件事应该没问题吧?”

小生子自知凭他的资历是绝没有可能取代赵献球当漕运衙门的首领太监的,而杨怀仁让他临时把漕运衙门支撑起来,便是有点重用的意思了。

将来朝廷那边肯定还会派一个别的资历老的公公过来主持大局,但他如今在漕运衙门的地位,是谁也不能取代的。

特别是有了杨怀仁这个靠山,他起码可以放开手办事,只要差事办得好,不愁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小生子更明白杨怀仁此举的另一层意思,杨怀仁当初让他加入风神卫,便是为了控制他了,而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他来控制漕运衙门。

小生子倒不介意这一点,虚虚实实的身份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谁哪一边,做了什么事,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过杨怀仁并没有立即收回手来,继续指着赵献球的尸体道,“你经历了这些之后,应该明白将来应该怎么做,你是聪明人,不用我来多说。”

小生子很自然的跪了下去,“小底明白,绝对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小生子去找人收殓赵献球的尸首,又命人把赵斌以及唐掌柜的等人下狱等待审判,这才转向了朱润卿。

朱润卿往前一步,叉手躬身,腰弯了快成了一个直角了,才缓缓直起来,“今日之事,多谢王爷为下官洗脱冤屈。”

看来朱润卿也想明白怎么回事了。不过杨怀仁却有点心情不好。

要说对朱润卿的看法,杨怀仁本来还是感觉不错的,在这么多人迷失了自我的时候,朱润卿还能守住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朝廷命官的底线,的确显得非常难得。

但杨怀仁想了想,忽然意识到大宋就是这样的官员太多了,所以整个国家都没了正气。

一个地方父母官,你不贪渎不代表你就是个好官,你出淤泥而不染也不代表你就是清官。

赵献球做了那么多坏事,朱润卿作为扬州知府他能一点儿也不知道?

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装清高,你是个守身如玉的小媳妇吗?男子汉大丈夫,不敢为民请命,你当官又是干嘛吃的?

本来杨怀仁想大骂一通的,后来想想觉得浪费口舌,骂了有用的话,他直接去骂赵煦那小子去好了。

什么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呢,大宋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皇帝都是个怂货,指望手底下出英雄?

别看今年朝廷在西边打了胜仗,所有人都在为赵煦歌功颂德,可杨怀仁心里清楚着呢,这件事和赵煦真没什么关系。

要不是有了前头环县的大胜,估摸着禁军也敢和西夏军正面交锋,如今说不定还在一道道的筑城墙建关口呢。

要不是西夏朝堂上内讧,皇太后和梁乙逋争权夺利耗费了自身实力,别说灭了西夏了,不被人反攻那都是好的。

章惇倒是起了大作用的,可这人行事太严酷,又一根筋,做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靠的是堆人数堆钱粮才把仗打赢了的。

将士们的死活,他才不管,死了几万人,再招就好了,大宋的人口有的是,几万人算什么?

至于不计代价的耗费国帑,人家是不怕的,宋人里有钱人有的是,随便扒拉几个,就够朝廷花的了。

赵煦的新政自然还在继续,杨怀仁不关心,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同样的政策,在北方合适,在南方就不合适,在穷苦地方合适,在富庶的江南就不合适。

这点道理按说朝堂上那些大佬们不应该不了解,可政令还是要求全国统一施行,而且地方上实际做事的人还都是被朝廷贬谪下来的,这样的改革要能成功,那才是见了大头鬼了。

想到这里,杨怀仁再看朱润卿,忽然感觉和他没什么好说的,只吩咐赵献球一案相关的人等,交给他扬州府来处理,便带人离开了吐翠楼。

杨怀仁走出大门的时候,忽然听到那些围观的百姓的一阵大声的喝彩,搞不清楚他们是因为见识了禁军的威武而唱彩,还是因为赵献球伏法而高兴的唱彩。

不过不管是哪一样,起码杨怀仁心里有些安慰,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好人看见坏人去死,是应该欢呼庆祝一下的。

赵献球面如死灰,不过这时候他也想明白了,这两天小生子公公看上去给他出谋划策,实际上早就被杨怀仁收买,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他的算计。

他意识到这一点,开口问道,“王爷既然掌握了咱家这么多证据,何苦还要来最后这一招呢?”

杨怀仁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也没和他绕弯子了,直接说了八个字,“打蛇不死,反遭其噬。”

赵献球摇了要头,不知是笑是哭,闭上眼想了一阵子,才缓缓说道,“这都是命啊,呵呵,我赵献球认了。斗胆向王爷借把刀用。”

杨怀仁知道他这是想给自己留个全尸了,啥也没说,跳下马来,转过了头去。

黑牛哥哥吩咐一个禁军小兵扔了一把佩刀给他,赵献球拿起来,用拇指摩挲着刀锋,“是把快刀。”

说罢便抹了脖子,动作都那么轻柔,刀身上流过的血,都是缓缓的。

杨怀仁转回头来再看他时,觉得赵献球自刎,和何存葆自裁还有些不同,赵献球似乎还有些心有不甘,不知是不是他把刀刃抹向脖子的那一刻,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总有些遗憾和不舍。

至于时候该如何向朝廷汇报这件事,杨怀仁也早有准备,赵献球贪赃枉法,杀良冒功,自刎谢罪。

事情自然还没有结束,扬州在大宋的版图上也许是不大的一个点而已,可是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这样的内河航运枢纽之地,可不能出乱子。

杨怀仁唤过小生子来,指着赵献球的尸首道,“你找人收殓了他的尸首吧,你们的方式,本王也不了解。”

小生子自然知道杨怀仁的意思,做太监的,活着的时候不能当个全乎人,死了之后还是希望能全乎着入殓的。

“小底遵命。”

杨怀仁又道,“还有件事要委托你处理,赵献球已死,但漕运衙门还要正常运转,小生子公公,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做这件事应该没问题吧?”

小生子自知凭他的资历是绝没有可能取代赵献球当漕运衙门的首领太监的,而杨怀仁让他临时把漕运衙门支撑起来,便是有点重用的意思了。

将来朝廷那边肯定还会派一个别的资历老的公公过来主持大局,但他如今在漕运衙门的地位,是谁也不能取代的。

特别是有了杨怀仁这个靠山,他起码可以放开手办事,只要差事办得好,不愁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小生子更明白杨怀仁此举的另一层意思,杨怀仁当初让他加入风神卫,便是为了控制他了,而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他来控制漕运衙门。

小生子倒不介意这一点,虚虚实实的身份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站在谁哪一边,做了什么事,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过杨怀仁并没有立即收回手来,继续指着赵献球的尸体道,“你经历了这些之后,应该明白将来应该怎么做,你是聪明人,不用我来多说。”

小生子很自然的跪了下去,“小底明白,绝对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小生子去找人收殓赵献球的尸首,又命人把赵斌以及唐掌柜的等人下狱等待审判,这才转向了朱润卿。

朱润卿往前一步,叉手躬身,腰弯了快成了一个直角了,才缓缓直起来,“今日之事,多谢王爷为下官洗脱冤屈。”

看来朱润卿也想明白怎么回事了。不过杨怀仁却有点心情不好。

要说对朱润卿的看法,杨怀仁本来还是感觉不错的,在这么多人迷失了自我的时候,朱润卿还能守住一个读书人,也是一个朝廷命官的底线,的确显得非常难得。

但杨怀仁想了想,忽然意识到大宋就是这样的官员太多了,所以整个国家都没了正气。

一个地方父母官,你不贪渎不代表你就是个好官,你出淤泥而不染也不代表你就是清官。

赵献球做了那么多坏事,朱润卿作为扬州知府他能一点儿也不知道?

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装清高,你是个守身如玉的小媳妇吗?男子汉大丈夫,不敢为民请命,你当官又是干嘛吃的?

本来杨怀仁想大骂一通的,后来想想觉得浪费口舌,骂了有用的话,他直接去骂赵煦那小子去好了。

什么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呢,大宋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皇帝都是个怂货,指望手底下出英雄?

别看今年朝廷在西边打了胜仗,所有人都在为赵煦歌功颂德,可杨怀仁心里清楚着呢,这件事和赵煦真没什么关系。

要不是有了前头环县的大胜,估摸着禁军也敢和西夏军正面交锋,如今说不定还在一道道的筑城墙建关口呢。

要不是西夏朝堂上内讧,皇太后和梁乙逋争权夺利耗费了自身实力,别说灭了西夏了,不被人反攻那都是好的。

章惇倒是起了大作用的,可这人行事太严酷,又一根筋,做的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靠的是堆人数堆钱粮才把仗打赢了的。

将士们的死活,他才不管,死了几万人,再招就好了,大宋的人口有的是,几万人算什么?

至于不计代价的耗费国帑,人家是不怕的,宋人里有钱人有的是,随便扒拉几个,就够朝廷花的了。

赵煦的新政自然还在继续,杨怀仁不关心,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同样的政策,在北方合适,在南方就不合适,在穷苦地方合适,在富庶的江南就不合适。

这点道理按说朝堂上那些大佬们不应该不了解,可政令还是要求全国统一施行,而且地方上实际做事的人还都是被朝廷贬谪下来的,这样的改革要能成功,那才是见了大头鬼了。

想到这里,杨怀仁再看朱润卿,忽然感觉和他没什么好说的,只吩咐赵献球一案相关的人等,交给他扬州府来处理,便带人离开了吐翠楼。

杨怀仁走出大门的时候,忽然听到那些围观的百姓的一阵大声的喝彩,搞不清楚他们是因为见识了禁军的威武而唱彩,还是因为赵献球伏法而高兴的唱彩。

不过不管是哪一样,起码杨怀仁心里有些安慰,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好人看见坏人去死,是应该欢呼庆祝一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
×

添加梦书阁APP到桌面

点击下方的 “

然后选择“添加到主屏幕”

添加梦书阁APP到收藏夹

点击下方的 “

然后点击“收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