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从制作方法上来说,杨怀仁的这道带着西餐风格的煎牛排是没有多少新意的。
实际上最好的牛排,只需要加盐就好了,什么酱汁都不用添加,鲜嫩的牛排本身的味道就足以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杨怀仁所用的牛排呢,是取自前段日子从辽国的大臣那里用延寿丹忽悠回来的那些牛的,尽管是半野生的草原牧牛,但肉质还是不如后世用科学方法饲养出来的和牛那么好的。
如果牛排不配合酱汁食用,味道上似乎显得有点单调,但如果只是配合普通的番茄酱食用,牛排的味道似乎又差一些层次感和丰富性。
所以杨怀仁又多加了一些蛋炒饭和奶酪在上边,既增加了这道牛排的味道,又能多展示一些制作的技艺,达到一个秀的效果。
其实对众多的大宋的食客们来说,这道牛排也足够新奇了,牛肉对这些达官贵人复古客商们来说并不算稀奇,煎牛排他们大多也试过这样的吃法。
但煎牛排配合汉人传统的蛋炒饭,又加上不那么常吃的奶酪之后,那个味道,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一份牛排端到曾深面前,他作为专业的厨子,是五位嘉宾里边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他感到的,是杨怀仁这种把美食的制作过程用一场秀的方式表演出来感到十分好奇,毕竟这年头的手艺人,都不愿意把自己个儿手艺的秘密展示给别人看,就算是传承,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有着严苛的规矩的。
杨怀仁敢当着众人面前把自己的手艺表演出来,这就显得他非常有胸怀了,而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就是杨怀仁的技艺太高超了,会的菜式也多到别人无法想象,他根本你就不怕别人偷学了他的本事。
单凭这一份自信,就足以让他称得上新一代“厨神”的名头。
而刚才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出来,确实是精彩的,特别是最后那一段,杨怀仁展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手速和绝妙的技艺。
当大家欣赏完了牛排的整个制作过程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感到嘴巴里口水横流,肚子里也感到有些饿了。
能巧妙的利用人类看见美食会馋的特点,这也算是一种绝妙的点子。
曾深仔细的察看着面前的一块牛排,切割了之后,切割面非常的整齐,不同的食物叠加在一起,也露出来一种层次分明的质感。
排上是一层乳黄色的奶酪,再上边是金珍珠一般的饭粒,每一颗都颗粒金黄,大小几乎相同,而且没有任何多余的蛋液,最后又是一层鲜艳的红色西红柿酱汁。
视觉上给一个食客的冲击力,就让人欲罢不能了,虽然牛排已经摆在了食客面前,但牛排还是热的,这些热量带着牛排的鲜美味道蒸腾起来,又渗入了上层的食物当中。
于此同时,奶酪浓厚的香味也不断的向下,融入到了牛排之上,酱汁不断向下渗透,包裹了蛋炒饭的外层,几种不同的食材散发出来的味道交融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也更加美味诱人的香气。
汉人习惯用筷子吃饭,不过用筷子吃这道菜,似乎还有些不太方便,若是把牛排夹起来硬往嘴巴里塞,似乎又显得有些失了斯文。
杨怀仁也想到了这一点,除了必要的筷子之外,也早安排了助手们,在上菜的时候,又格外在盘子旁边多加了其他的餐具。
左手边,是一把用竹子制作的小叉子,而右手边,则是一把分肉时常用的餐刀。
几个人第一次见吃一道菜竟然有三种餐具摆在面前,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心里也害怕,若是使用这些餐具的方法不对,显得他很土鳖了似的,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资深大厨子曾深。
曾深也没办法,他也是第一次,同样也不想丢了分寸,让人看了笑话,于是又抬头看向了杨怀仁。
杨怀仁也不用亲自过去他身边指点叉子和餐刀的用法,微笑着抬起双手做了几个手势,用这种方法暗示几位嘉宾刀叉的正确用法。
曾深作为大厨,自然很快看懂了杨怀仁的手势,于是他拿起来刀叉,用叉子固定好了盘子中的牛排,然后右手持刀,把牛排先分成了小块。
接着用叉子把小块的牛排叉起来放到了嘴巴里,其他人见状也有样学样,忽然间变身高贵的西方式贵族,让杨怀仁都产生了一刹那间的错觉。
当曾深把牛排放到了嘴里,立即感受到杨怀仁为什么把几种本不想干的食材放在一起了。
西方人把肉类作为主食的,很多时候吃牛排,配菜也许是一道蔬菜沙拉,而不需要再多吃一份面包作为主食。
但中国人似乎不同,习惯上不管吃什么菜,吃喝单纯喝酒之外,都是喜欢配上米饭或者面食作为主食来食用的。
煎牛排和蛋炒饭配合在一起,听起来似乎不搭,但真正吃在嘴里,却能感到两种食物相互融合后明显的层次感。
特别是牛排的肉质混合着酥香的饭粒,口感上也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再加上奶酪的浓重醇香味道,以及西红柿酱酸酸甜甜的清新口味,让主料牛排不但不腻,而且变得爽口起来。
吃完了一块,曾深便忍不住点头称赞道,“王爷不愧厨神的称号,在下深以为,这世上没有人能超越王爷的厨艺了。”
赵佶也很捧场的夸奖说,“杨厨神把一道简简单单的牛排做出这么丰富的口味来,真的是难得,难得!”
郑春山郑老板忙站出来锦上添花,“牛排不光好吃,王爷还把制作的过程完全展现了出来,可谓心胸广阔啊。”
李格非就相对没那么夸张了,不过牛排的味道确实非常棒不错,他只是非常中肯的说了四个字,“味道上佳。”
秦少游可没那么多顾虑,已经开始摇头晃脑地酝酿一首诗词来赞扬杨怀仁精妙绝伦的厨艺了……
如果单从制作方法上来说,杨怀仁的这道带着西餐风格的煎牛排是没有多少新意的。
实际上最好的牛排,只需要加盐就好了,什么酱汁都不用添加,鲜嫩的牛排本身的味道就足以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杨怀仁所用的牛排呢,是取自前段日子从辽国的大臣那里用延寿丹忽悠回来的那些牛的,尽管是半野生的草原牧牛,但肉质还是不如后世用科学方法饲养出来的和牛那么好的。
如果牛排不配合酱汁食用,味道上似乎显得有点单调,但如果只是配合普通的番茄酱食用,牛排的味道似乎又差一些层次感和丰富性。
所以杨怀仁又多加了一些蛋炒饭和奶酪在上边,既增加了这道牛排的味道,又能多展示一些制作的技艺,达到一个秀的效果。
其实对众多的大宋的食客们来说,这道牛排也足够新奇了,牛肉对这些达官贵人复古客商们来说并不算稀奇,煎牛排他们大多也试过这样的吃法。
但煎牛排配合汉人传统的蛋炒饭,又加上不那么常吃的奶酪之后,那个味道,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一份牛排端到曾深面前,他作为专业的厨子,是五位嘉宾里边最有发言权的。
首先他感到的,是杨怀仁这种把美食的制作过程用一场秀的方式表演出来感到十分好奇,毕竟这年头的手艺人,都不愿意把自己个儿手艺的秘密展示给别人看,就算是传承,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有着严苛的规矩的。
杨怀仁敢当着众人面前把自己的手艺表演出来,这就显得他非常有胸怀了,而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就是杨怀仁的技艺太高超了,会的菜式也多到别人无法想象,他根本你就不怕别人偷学了他的本事。
单凭这一份自信,就足以让他称得上新一代“厨神”的名头。
而刚才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出来,确实是精彩的,特别是最后那一段,杨怀仁展现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手速和绝妙的技艺。
当大家欣赏完了牛排的整个制作过程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无一例外的感到嘴巴里口水横流,肚子里也感到有些饿了。
能巧妙的利用人类看见美食会馋的特点,这也算是一种绝妙的点子。
曾深仔细的察看着面前的一块牛排,切割了之后,切割面非常的整齐,不同的食物叠加在一起,也露出来一种层次分明的质感。
排上是一层乳黄色的奶酪,再上边是金珍珠一般的饭粒,每一颗都颗粒金黄,大小几乎相同,而且没有任何多余的蛋液,最后又是一层鲜艳的红色西红柿酱汁。
视觉上给一个食客的冲击力,就让人欲罢不能了,虽然牛排已经摆在了食客面前,但牛排还是热的,这些热量带着牛排的鲜美味道蒸腾起来,又渗入了上层的食物当中。
于此同时,奶酪浓厚的香味也不断的向下,融入到了牛排之上,酱汁不断向下渗透,包裹了蛋炒饭的外层,几种不同的食材散发出来的味道交融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也更加美味诱人的香气。
汉人习惯用筷子吃饭,不过用筷子吃这道菜,似乎还有些不太方便,若是把牛排夹起来硬往嘴巴里塞,似乎又显得有些失了斯文。
杨怀仁也想到了这一点,除了必要的筷子之外,也早安排了助手们,在上菜的时候,又格外在盘子旁边多加了其他的餐具。
左手边,是一把用竹子制作的小叉子,而右手边,则是一把分肉时常用的餐刀。
几个人第一次见吃一道菜竟然有三种餐具摆在面前,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心里也害怕,若是使用这些餐具的方法不对,显得他很土鳖了似的,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资深大厨子曾深。
曾深也没办法,他也是第一次,同样也不想丢了分寸,让人看了笑话,于是又抬头看向了杨怀仁。
杨怀仁也不用亲自过去他身边指点叉子和餐刀的用法,微笑着抬起双手做了几个手势,用这种方法暗示几位嘉宾刀叉的正确用法。
曾深作为大厨,自然很快看懂了杨怀仁的手势,于是他拿起来刀叉,用叉子固定好了盘子中的牛排,然后右手持刀,把牛排先分成了小块。
接着用叉子把小块的牛排叉起来放到了嘴巴里,其他人见状也有样学样,忽然间变身高贵的西方式贵族,让杨怀仁都产生了一刹那间的错觉。
当曾深把牛排放到了嘴里,立即感受到杨怀仁为什么把几种本不想干的食材放在一起了。
西方人把肉类作为主食的,很多时候吃牛排,配菜也许是一道蔬菜沙拉,而不需要再多吃一份面包作为主食。
但中国人似乎不同,习惯上不管吃什么菜,吃喝单纯喝酒之外,都是喜欢配上米饭或者面食作为主食来食用的。
煎牛排和蛋炒饭配合在一起,听起来似乎不搭,但真正吃在嘴里,却能感到两种食物相互融合后明显的层次感。
特别是牛排的肉质混合着酥香的饭粒,口感上也给人以新奇的感受,再加上奶酪的浓重醇香味道,以及西红柿酱酸酸甜甜的清新口味,让主料牛排不但不腻,而且变得爽口起来。
吃完了一块,曾深便忍不住点头称赞道,“王爷不愧厨神的称号,在下深以为,这世上没有人能超越王爷的厨艺了。”
赵佶也很捧场的夸奖说,“杨厨神把一道简简单单的牛排做出这么丰富的口味来,真的是难得,难得!”
郑春山郑老板忙站出来锦上添花,“牛排不光好吃,王爷还把制作的过程完全展现了出来,可谓心胸广阔啊。”
李格非就相对没那么夸张了,不过牛排的味道确实非常棒不错,他只是非常中肯的说了四个字,“味道上佳。”
秦少游可没那么多顾虑,已经开始摇头晃脑地酝酿一首诗词来赞扬杨怀仁精妙绝伦的厨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