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继续说道,“孟圣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理段氏皇族,的确是有不少不肖子孙。
大理百年来外患甚少,但内患不绝,杨义贞当年弑君夺位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段是皇族众子弟的警醒,反而比起之前对百姓更加严苛。
这之中很多人不理朝政,不为国为民着想,却只想着敛财和享受,近年来他们欺压百姓霸占良田的事情倒是不绝于耳。
保定帝一开始碍于情义不想管,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想管的时候,却管不了了。
杨郡公来到大理数日,相信也已经见识过大理的民情民风了,也许看上去还是一片祥和,实际上已经民生日渐凋敝,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便会民不聊生。
保定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想过许多办法,却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强势的家族对抗,实际效果聊胜于无。
所以最近一年以来,保定帝宽恕杨氏曾经的罪过,重新启用了杨氏家族中一些循规蹈矩的有识之士,让他们重新进入朝堂。
杨氏原有的实力还在,对保定帝的宽宏大量又感恩戴德,自然慢慢成长成为保定帝可以掌握的一股新势力。
与此同时,保定帝又命老夫带领家族势力西进,逐渐侵蚀中部的段氏势力范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杨氏家族和我们高氏家族对段氏家族形成了三面的包围之势。”
杨怀仁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在外人口中无为无能的保定帝,竟然还有如此的谋略,而且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和自己的家族做斗争,这样的胸怀真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升泰所说的这些,可都是大理国朝政中的秘密,杨怀仁猜想他能如实相告,看来有些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那保定帝执意让位,又是何意?”
高升泰惭愧道,“情势所迫,保定帝此举也是被逼无奈。从杨氏重新进入大理朝堂的权力核心开始,段世家族中的实际权力者便对保定帝感到不满。
但保定帝当初的解释是为了笼络大理国西部和北部的人望,不得不这么做。后来我们高氏势力西进,段氏虽然也有不满,但毕竟碍于老夫的地位,也倒没有很大程度上反对。
可一年以来,他们渐渐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也意识到那个性情温和的保定帝,慢慢的不再受他们控制了。
于是最近段氏开始在筹划着一些秘密的事情,在大理城和他们家族的势力范围内都做了不少事情。
这些事自然逃不过老夫几位子弟的法眼,他们四处宣扬保定帝的坏话,拉拢朝堂上的中间力量,孤立支持保定帝的家族力量,让整个大理国的政局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便是意图找到一个时机,逼保定帝退位让贤,他们好重新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上位,继续在大理国为所欲为。
保定帝为人宽和,但并不愚钝,家族中的事情,他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如果皇位落在了这些人手中,大理国会陷入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因此他才决定出家为僧,事先把大权交到了老夫手上,秘密嘱托老夫利用本家族的势力,联合杨氏和其他几股势力,阻止段氏中的野心家的下一步行动,然后慢慢挤压他们的势力范围。”
杨怀仁似乎有点听懂了,高升泰独掌大权,原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本意,而是受了保定帝段正明的委托。
这样做是具有极大的风险的,万一段正明辨人不明,高升泰也是一个有野心觊觎大理国皇位的人,那段氏的百年基业,便是在他手上被拱手让出,他便成了大理段氏王朝的罪人。
但是段正明也真是位仁慈爱民的好皇帝,为了百姓福祉,甘愿冒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实在是有点太伟大了。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段正明既然这么做,一方面是相信高氏,特别是高升泰的人品,当年高氏父子领乌蛮兵还朝,杀杨义贞还位于段氏,当时就有机会和实力自立为主的。
既然当时没那么做,也许现在也不会那么做。
段正明重新启用杨氏,也是在利用杨氏的大理的势力牵制高氏,也做出了应该有的防备,这一点,高升泰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不会看不懂保定帝的用意。
这就形成了大理国范围内的三足鼎立之势,谁若是想一家独大,都会受到另外两个家族的两面夹击,而如果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反而会让大理段氏得到正统的传承。
这么说来,段正明还真是个极其聪明,也极其豁达的人。当然,将来的继位者,一定是一个能体恤大理万民的好皇帝才行。
杨怀仁忽然想起两年后高升泰过世,还政于保定帝的亲弟段正淳,段正淳也无意皇位,继续传给他的儿子段和誉之事,结合如今高升泰的说法,似乎前因、过程和后果,都差不多可以预见,也一目了然了。
能知道大理国这么一段隐秘的历史,杨怀仁觉得很有意思,既然大理国的政局注定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会对大宋造成什么影响,他便放下了心来。
但还有一件事他没想清楚,向高升泰问道,“那么昨日之事,高相国是否觉得和刚才你说的事情有什么关联呢?”
高升泰点头笑笑,“杨郡公果然天资聪慧。乌蛮王出现在大理城外,又费时费力挖掘了一条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下密道,他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老夫相信乌蛮王的智慧,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的,他的背后,应该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着这一切,而乌蛮王,只不过是被这只黑手利用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乌蛮部虽然近年来日渐强大,但要想动摇大理国本,实力还完全不够,而乌蛮王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他只不过是个见钱眼开的蛮人,也许是背后有人许了他什么承诺,他才愚蠢的以为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实现他的野心罢了,殊不知他无论如何折腾,终究只不过是一枚棋子。”
高升泰继续说道,“孟圣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理段氏皇族,的确是有不少不肖子孙。
大理百年来外患甚少,但内患不绝,杨义贞当年弑君夺位的事情,并没有引起段是皇族众子弟的警醒,反而比起之前对百姓更加严苛。
这之中很多人不理朝政,不为国为民着想,却只想着敛财和享受,近年来他们欺压百姓霸占良田的事情倒是不绝于耳。
保定帝一开始碍于情义不想管,到后来实在看不下去,想管的时候,却管不了了。
杨郡公来到大理数日,相信也已经见识过大理的民情民风了,也许看上去还是一片祥和,实际上已经民生日渐凋敝,如此下去,用不了几年便会民不聊生。
保定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想过许多办法,却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跟强势的家族对抗,实际效果聊胜于无。
所以最近一年以来,保定帝宽恕杨氏曾经的罪过,重新启用了杨氏家族中一些循规蹈矩的有识之士,让他们重新进入朝堂。
杨氏原有的实力还在,对保定帝的宽宏大量又感恩戴德,自然慢慢成长成为保定帝可以掌握的一股新势力。
与此同时,保定帝又命老夫带领家族势力西进,逐渐侵蚀中部的段氏势力范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让杨氏家族和我们高氏家族对段氏家族形成了三面的包围之势。”
杨怀仁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在外人口中无为无能的保定帝,竟然还有如此的谋略,而且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和自己的家族做斗争,这样的胸怀真是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
高升泰所说的这些,可都是大理国朝政中的秘密,杨怀仁猜想他能如实相告,看来有些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那保定帝执意让位,又是何意?”
高升泰惭愧道,“情势所迫,保定帝此举也是被逼无奈。从杨氏重新进入大理朝堂的权力核心开始,段世家族中的实际权力者便对保定帝感到不满。
但保定帝当初的解释是为了笼络大理国西部和北部的人望,不得不这么做。后来我们高氏势力西进,段氏虽然也有不满,但毕竟碍于老夫的地位,也倒没有很大程度上反对。
可一年以来,他们渐渐觉察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也意识到那个性情温和的保定帝,慢慢的不再受他们控制了。
于是最近段氏开始在筹划着一些秘密的事情,在大理城和他们家族的势力范围内都做了不少事情。
这些事自然逃不过老夫几位子弟的法眼,他们四处宣扬保定帝的坏话,拉拢朝堂上的中间力量,孤立支持保定帝的家族力量,让整个大理国的政局陷入了混乱之中。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便是意图找到一个时机,逼保定帝退位让贤,他们好重新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上位,继续在大理国为所欲为。
保定帝为人宽和,但并不愚钝,家族中的事情,他自然看的一清二楚,心知肚明如果皇位落在了这些人手中,大理国会陷入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因此他才决定出家为僧,事先把大权交到了老夫手上,秘密嘱托老夫利用本家族的势力,联合杨氏和其他几股势力,阻止段氏中的野心家的下一步行动,然后慢慢挤压他们的势力范围。”
杨怀仁似乎有点听懂了,高升泰独掌大权,原来并不是他个人的本意,而是受了保定帝段正明的委托。
这样做是具有极大的风险的,万一段正明辨人不明,高升泰也是一个有野心觊觎大理国皇位的人,那段氏的百年基业,便是在他手上被拱手让出,他便成了大理段氏王朝的罪人。
但是段正明也真是位仁慈爱民的好皇帝,为了百姓福祉,甘愿冒险用这么极端的方式,实在是有点太伟大了。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段正明既然这么做,一方面是相信高氏,特别是高升泰的人品,当年高氏父子领乌蛮兵还朝,杀杨义贞还位于段氏,当时就有机会和实力自立为主的。
既然当时没那么做,也许现在也不会那么做。
段正明重新启用杨氏,也是在利用杨氏的大理的势力牵制高氏,也做出了应该有的防备,这一点,高升泰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不会看不懂保定帝的用意。
这就形成了大理国范围内的三足鼎立之势,谁若是想一家独大,都会受到另外两个家族的两面夹击,而如果能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反而会让大理段氏得到正统的传承。
这么说来,段正明还真是个极其聪明,也极其豁达的人。当然,将来的继位者,一定是一个能体恤大理万民的好皇帝才行。
杨怀仁忽然想起两年后高升泰过世,还政于保定帝的亲弟段正淳,段正淳也无意皇位,继续传给他的儿子段和誉之事,结合如今高升泰的说法,似乎前因、过程和后果,都差不多可以预见,也一目了然了。
能知道大理国这么一段隐秘的历史,杨怀仁觉得很有意思,既然大理国的政局注定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又不会对大宋造成什么影响,他便放下了心来。
但还有一件事他没想清楚,向高升泰问道,“那么昨日之事,高相国是否觉得和刚才你说的事情有什么关联呢?”
高升泰点头笑笑,“杨郡公果然天资聪慧。乌蛮王出现在大理城外,又费时费力挖掘了一条从城外进入城内的地下密道,他的用意不言自明。
不过老夫相信乌蛮王的智慧,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的,他的背后,应该有一只巨大的黑手在操纵着这一切,而乌蛮王,只不过是被这只黑手利用的一个小角色而已。
乌蛮部虽然近年来日渐强大,但要想动摇大理国本,实力还完全不够,而乌蛮王此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他只不过是个见钱眼开的蛮人,也许是背后有人许了他什么承诺,他才愚蠢的以为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实现他的野心罢了,殊不知他无论如何折腾,终究只不过是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