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斗茶,杨怀仁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项“运动”即便到了一千年以后,也照样在文雅的人们当中盛行。
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找个清静的所在,斗茶品茶,在嘈杂的城市喧嚣里,总能获得些心灵上的宁静。
随园所在的南城,因为毗邻着夫子庙、太学和国子监,所以也经常听到食客们闲谈时聊起附近的茶馆里哪个文士有组织了斗茶。
杨怀仁虽不曾亲见一帮文人们聚集在一起斗茶的高雅画面,但那样的场景,却是能从记忆里想象出七八分的。
老孙头和老朱头要斗茶讲和,在众茶客眼里,也的确是茶馆老掌柜的一条妙计,说不定将来茶余饭后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
俩老头脸色似乎都是很有自信的,在杨怀仁看起来,老孙头还在为年前那场斗茶比试中的胜出感到骄傲和得意,而老朱头同样的面色轻松,又好像在这段时间里,努力提升了不少自己的茶艺,对于这场比试,也是志在必得。
茶房里烹茶的茶博士很快便端了一个大托盘上来,托盘里是两套一模一样的铜制的小木炭火炉、两小堆小块的木炭块、一块茶饼、分割茶饼用的小锤小钎子、捣茶的铜臼、茶壶以及茶盏和茶勺等器物。
小二搬出来两张竹制的茶几,相互对称着摆在了二楼中间的空地上,茶几古朴精致,大约有二尺乘以一尺的桌面大小,高约一尺,茶几后则摆上了两张草编的蒲团。
等茶博士把斗茶所需的一应器具摆弄整齐,老掌柜的便笑呵呵请两位参与斗茶选手入席。
方才还在互相推搡和谩骂的两个老头,此时也庄重了不少,稍稍正了正衣襟,相互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老孙头和老朱头脸上都带着笑容,缓缓地走向自己的茶几后,跪坐在草编的蒲团之上,然后先向自然成了评判的老掌柜和众茶客们施礼,最后又互相施了一礼。
做完了全套繁琐的礼数,老掌柜两边分别看了一眼,确定两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便站到两张茶几中间,面向着众茶客兀自地唱了起来。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老掌柜这一嗓子,差点把杨怀仁惊得摔个大跟头,且先不论歌词的韵味,这声调在他这个只接触过后世流行音乐的人听来,说好听的那叫古韵古香,说庸俗点,这调子有点……太逗了。
老掌柜闭起眼睛,也不管旁人怎么想,仍旧唱得很执着。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
听到这里,杨怀仁似乎知道老掌柜的唱的这是个什么歌词了。他前世曾经工作过的五星级酒店里,有一间专门的茶室,茶室的装饰里,就挂着这么一句。
这首词的出处,正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文正公范仲淹的《斗茶歌》。
北宋的文人们,或许是出于对文正公的尊敬,还有对他在茶道方面的推崇,把他的这首描述斗茶的歌词,当做了一种仪式,每每要斗茶之时,总要有个司仪站出来先唱上一遍。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只不过后人可能没搞清楚人家歌词中优美的意境,装修茶室的时候,想当然的当做一副对联给挂了出来。
老掌柜的歌声时而玩转曲折,时而抑扬顿挫,让听到这段歌词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或摇晃着脑袋,或附和着节拍拍起手来。
杨怀仁看看左边,瞧瞧右边,诸位茶客便是跟着那古朴的歌声摇头晃脑,让他难免觉得这场面有些搞笑。
可他如今装扮成了一位老先生,另一位前辈唱着一首先辈大文豪的斗茶之歌,这种气氛下若是笑出声来,似乎有些不妥。
于是他也学了身旁一位茶客的样子,也像模像样的伴着节奏开始摇摆了起来。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老掌柜唱到最后一句这里,歌声戛然而止,似是故意露拙,也或是情绪饱满之下难以自抑激动的心情,仍旧保持这唱歌时的仪态,倒留出了一刹那的突如其来的平静。
一段平静之后,众茶客这才击节叫好,人们的心情也从方才两个老头吵闹的尴尬里,逐渐进入了观赏一场斗茶比试的氛围当中。
老掌柜笑眯眯地睁开双眼,双手缓缓合十,又再缓缓打开,杨怀仁见了也不知这是一个必要的仪式,还是他情绪高涨之下又舞了一段。
到最后,老掌柜才退了几步,让比试斗茶的两人能够相互看到对方,随即才宣布斗茶开始。
杨怀仁本想着激烈的斗茶比试终于正式开始了,却不知道这斗茶,偏偏和其他的技艺或者运动技能的比试有极大的不同。
按照正常的理解,既然是比试,自然是你追我赶似得比拼,追求更快更高或者更强。
可斗茶这种比试,偏偏是特立独行,也不比快,也不比高,更不比试谁强。比试的,似乎是一种韵味,一种文化,比试的是谁烹茶的动作更优美,谁煮的茶水更漂亮更香醇。
所以老掌柜宣布了比试开始之后,比试的双方谁也没有着急的样子,而是做什么事情,都追求一个字——慢。
第一步是先把煮茶的,已经有微微底火的小火炉中,加入挑拣好的大小相似的木炭,让炭火把茶壶中的清水慢慢煨煮起来。
第二步则是慢慢地把茶饼上的茶叶,用一个小锤和小钎子像是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给小心翼翼地开凿下来。
两人都是没有着急下手,而是将那一张微微椭圆形状的茶饼,迎着亮光处仔细地先观察上一番。
等选准了自己觉得相对比较好的位置,才开始下钎子,先是在茶饼的一面轻轻的把选定的那一块茶饼凿上一圈。
然后翻转过来,再另一面又凿了一圈,之后放下钎子,用这只手固定住茶饼,另一只手则用小锤对准了那块选定的茶饼连续地,匀速地敲了起来……
关于斗茶,杨怀仁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这项“运动”即便到了一千年以后,也照样在文雅的人们当中盛行。
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找个清静的所在,斗茶品茶,在嘈杂的城市喧嚣里,总能获得些心灵上的宁静。
随园所在的南城,因为毗邻着夫子庙、太学和国子监,所以也经常听到食客们闲谈时聊起附近的茶馆里哪个文士有组织了斗茶。
杨怀仁虽不曾亲见一帮文人们聚集在一起斗茶的高雅画面,但那样的场景,却是能从记忆里想象出七八分的。
老孙头和老朱头要斗茶讲和,在众茶客眼里,也的确是茶馆老掌柜的一条妙计,说不定将来茶余饭后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
俩老头脸色似乎都是很有自信的,在杨怀仁看起来,老孙头还在为年前那场斗茶比试中的胜出感到骄傲和得意,而老朱头同样的面色轻松,又好像在这段时间里,努力提升了不少自己的茶艺,对于这场比试,也是志在必得。
茶房里烹茶的茶博士很快便端了一个大托盘上来,托盘里是两套一模一样的铜制的小木炭火炉、两小堆小块的木炭块、一块茶饼、分割茶饼用的小锤小钎子、捣茶的铜臼、茶壶以及茶盏和茶勺等器物。
小二搬出来两张竹制的茶几,相互对称着摆在了二楼中间的空地上,茶几古朴精致,大约有二尺乘以一尺的桌面大小,高约一尺,茶几后则摆上了两张草编的蒲团。
等茶博士把斗茶所需的一应器具摆弄整齐,老掌柜的便笑呵呵请两位参与斗茶选手入席。
方才还在互相推搡和谩骂的两个老头,此时也庄重了不少,稍稍正了正衣襟,相互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老孙头和老朱头脸上都带着笑容,缓缓地走向自己的茶几后,跪坐在草编的蒲团之上,然后先向自然成了评判的老掌柜和众茶客们施礼,最后又互相施了一礼。
做完了全套繁琐的礼数,老掌柜两边分别看了一眼,确定两人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便站到两张茶几中间,面向着众茶客兀自地唱了起来。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老掌柜这一嗓子,差点把杨怀仁惊得摔个大跟头,且先不论歌词的韵味,这声调在他这个只接触过后世流行音乐的人听来,说好听的那叫古韵古香,说庸俗点,这调子有点……太逗了。
老掌柜闭起眼睛,也不管旁人怎么想,仍旧唱得很执着。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
听到这里,杨怀仁似乎知道老掌柜的唱的这是个什么歌词了。他前世曾经工作过的五星级酒店里,有一间专门的茶室,茶室的装饰里,就挂着这么一句。
这首词的出处,正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文正公范仲淹的《斗茶歌》。
北宋的文人们,或许是出于对文正公的尊敬,还有对他在茶道方面的推崇,把他的这首描述斗茶的歌词,当做了一种仪式,每每要斗茶之时,总要有个司仪站出来先唱上一遍。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只不过后人可能没搞清楚人家歌词中优美的意境,装修茶室的时候,想当然的当做一副对联给挂了出来。
老掌柜的歌声时而玩转曲折,时而抑扬顿挫,让听到这段歌词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或摇晃着脑袋,或附和着节拍拍起手来。
杨怀仁看看左边,瞧瞧右边,诸位茶客便是跟着那古朴的歌声摇头晃脑,让他难免觉得这场面有些搞笑。
可他如今装扮成了一位老先生,另一位前辈唱着一首先辈大文豪的斗茶之歌,这种气氛下若是笑出声来,似乎有些不妥。
于是他也学了身旁一位茶客的样子,也像模像样的伴着节奏开始摇摆了起来。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老掌柜唱到最后一句这里,歌声戛然而止,似是故意露拙,也或是情绪饱满之下难以自抑激动的心情,仍旧保持这唱歌时的仪态,倒留出了一刹那的突如其来的平静。
一段平静之后,众茶客这才击节叫好,人们的心情也从方才两个老头吵闹的尴尬里,逐渐进入了观赏一场斗茶比试的氛围当中。
老掌柜笑眯眯地睁开双眼,双手缓缓合十,又再缓缓打开,杨怀仁见了也不知这是一个必要的仪式,还是他情绪高涨之下又舞了一段。
到最后,老掌柜才退了几步,让比试斗茶的两人能够相互看到对方,随即才宣布斗茶开始。
杨怀仁本想着激烈的斗茶比试终于正式开始了,却不知道这斗茶,偏偏和其他的技艺或者运动技能的比试有极大的不同。
按照正常的理解,既然是比试,自然是你追我赶似得比拼,追求更快更高或者更强。
可斗茶这种比试,偏偏是特立独行,也不比快,也不比高,更不比试谁强。比试的,似乎是一种韵味,一种文化,比试的是谁烹茶的动作更优美,谁煮的茶水更漂亮更香醇。
所以老掌柜宣布了比试开始之后,比试的双方谁也没有着急的样子,而是做什么事情,都追求一个字——慢。
第一步是先把煮茶的,已经有微微底火的小火炉中,加入挑拣好的大小相似的木炭,让炭火把茶壶中的清水慢慢煨煮起来。
第二步则是慢慢地把茶饼上的茶叶,用一个小锤和小钎子像是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给小心翼翼地开凿下来。
两人都是没有着急下手,而是将那一张微微椭圆形状的茶饼,迎着亮光处仔细地先观察上一番。
等选准了自己觉得相对比较好的位置,才开始下钎子,先是在茶饼的一面轻轻的把选定的那一块茶饼凿上一圈。
然后翻转过来,再另一面又凿了一圈,之后放下钎子,用这只手固定住茶饼,另一只手则用小锤对准了那块选定的茶饼连续地,匀速地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