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珍哦了一声,婉儿已经感慨地道:“原来这样高门大户的千金,出嫁这样麻烦。”
“我们姑娘也是高门大户的千金呢。”吴嬷嬷笑着说了一句,说完就又想叹气,宋珍已经对吴嬷嬷摇头,吴嬷嬷看着宋珍,欲言又止。
“说别人做什么,你喜欢这银钗,那就买了送给你,就当我这个姐姐给妹妹送的初见之礼。”宋珍说着拿起银钗,就在婉儿的发上比了比:“好看。”
“真的要送给我吗?”婉儿一双眼都亮晶晶的,宋珍笑了:“自然是真的。”说着宋珍又对那女子道:“还有这根金簪,我也要了,到时候,就给邝姨。”
“原来是给表姐买,我只是顺带。”婉儿故意这样说了一句,宋珍捏一下她的脸,二人又笑嘻嘻地看了别的首饰,没有再买,也就在这房间闲坐,等着素巧他们看完铺子再来寻自己。
外面传来喧哗声,宋珍和婉儿并没有放在心上,接着那女子就走了进来,面上带着一些为难神色:“二位姑娘,外面来了一位管家娘子,说是通判府的人,想再看几样首饰。”
“就让她们进来吧。”宋珍晓得店家也只有这一间屋子,对女子笑着说,女子对宋珍行礼:“多谢多谢。”
说完女子就走出去,转瞬就有两个管家婆子走了进来,瞧见宋珍和婉儿,她们只当这是这城内寻常人家的女儿,也只笑了笑,就在宋珍身边坐下。
吴嬷
嬷不由轻咳一声,这声咳嗽让一个婆子抬头,瞧见吴嬷嬷,这婆子急忙站起身:“原来是吴婶婶,不是说您跟着您家中的姑娘,夫人在外面休养吗?”
“陈姐姐,这许多日子不见,你这会儿啊,越发发福了。”说着吴嬷嬷就笑着道:“我既然出现在这里,那我们姑娘,也就在左近了。”
这姓陈的婆子听到这话,瞧了瞧,急忙伸手拉起另一个婆子,对宋珍道:“原来姑娘也在这里,倒是我们冒犯了。”
“无妨!”宋珍这才开口说话,又指了指边上:“你们是来给你们家三奶奶,挑选一些首饰的。”
“是,原本这首饰都是齐全的,谁知来的时候,发现有两样首饰忘了装来,这会儿写信回去让随身带来,已经来不及了,这才问过了我们三爷,带了这位来挑两样补上。”陈婆子恭敬地说着。
这时候那女子又端着一盘首饰进来,瞧见方才还耀武扬威的陈婆子这会儿恭恭敬敬的,心里面虽然感到奇怪,却不敢多说一句,只是把托盘放在桌上:“这几样首饰,还请二位细看。”
“你先出去吧。”陈婆子对那女子说着,等那女子走了,陈婆子才又道:“谁晓得竟然遇到了姑娘。”说着陈婆子又拉着那个婆子要给宋珍磕头赔不是。
“这城里也只有这么两家银楼,我瞧着这家银楼还不错,遇到也是平常事。”宋珍急忙让吴嬷嬷扶起这两个婆
子,并让她们坐下。
陈婆子虽站起身,却不敢坐下,依旧恭敬地道:“那我们就站着瞧瞧。”
“姑娘既然在这里,想来眼光必定比我们强,不如就请姑娘代我们掌掌眼。”另一个婆子已经笑着道。
宋珍哦了一声,吴嬷嬷就笑了:“我们姑娘虽然眼光强,毕竟还是个没吃茶的女儿,就还是你们挑吧。”
“说的也是,这姑娘的首饰和妇人的首饰是不一样的。”陈婆子也笑着说了一句,二人也就在那挑选首饰,吴嬷嬷既然闲着,也就在那和陈婆子说话,不外就是问苏度的媳妇定的是哪家姑娘,今年多大。
“是周阁老的孙女,今年十八了。”陈婆子说着就对吴嬷嬷道:“这就是我们三奶奶的奶嬷嬷。”
奶嬷嬷陪着出嫁,也是平常事儿,吴嬷嬷急忙笑着说了恭喜,这嬷嬷也含笑道:“姑娘自从生下来,吃了我的奶,长到十八都没离开我一天,原本我们老爷说,让我退养,好好地享福。我惦记着姑娘,这才求了我们老爷,让我跟着姑娘来。”
“这也是你对你们姑娘的一份心。”吴嬷嬷笑着说,这嬷嬷轻叹一声:“还记得姑娘生下来的时候,人都没有这么长,这会儿,总算长到出嫁时候了,我们地下的太太,也该闭眼了。”
原来周氏也是个没娘的女子,不过看她有奶嬷嬷,又能和苏度配上姻缘,想来周家对她还好。宋珍在心中猜度着
,吴嬷嬷问完了,陈婆子自然也要问问,素巧这会儿在做什么,听说素巧就在这附近庄子上,陈婆子笑着道:“既然遇到了,也该给邝娘子请个安再走。”
吴嬷嬷刚要拒绝,就见小吴嫂子走了进来,对吴嬷嬷笑着说:“已经看完了铺子,娘子在茶楼等着呢,请姑娘过去茶楼。”
“这就必定要去请安了。”陈婆子也晓得吴嬷嬷要拒绝,含笑说了一句。这还真是碰巧,既然如此碰巧,吴嬷嬷自然也只能带她们前去。
陈婆子把挑选的首饰交给那个女子,让她着人送到通判衙门去,也就跟着吴嬷嬷出去。
马车等在银楼面前,宋珍和婉儿上了马车,茶楼离得不远,吴嬷嬷和陈婆子她们就步行往茶楼来。
“这城虽说没有京城大,却也十分热闹。”那嬷嬷含笑说着,吴嬷嬷点头:“是,我们娘子说,胜在幽静。”
“要我说,你们夫人就不该离开京城。”陈婆子环顾下四周,叹了口气,吴嬷嬷拍她一下:“你这老货,想是在京城享福久了,竟然嫌弃了?你们三爷可还在这做官呢。”
“我哪里敢嫌弃啊,只是我年岁大了,这外面的日子,过不惯了。”陈婆子的话被婉儿听得很清楚,她不由好奇地问宋珍:“姐姐,这外面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日子,她们怎么过不惯呢?”
这外面的日子,就是普通日子,不再是高墙大院中那些规规矩矩的日子
,不再是绣鞋上连灰都沾染不到的日子,而是柴米油盐,而是嬉笑怒骂,自然也有很多艰辛。
宋珍哦了一声,婉儿已经感慨地道:“原来这样高门大户的千金,出嫁这样麻烦。”
“我们姑娘也是高门大户的千金呢。”吴嬷嬷笑着说了一句,说完就又想叹气,宋珍已经对吴嬷嬷摇头,吴嬷嬷看着宋珍,欲言又止。
“说别人做什么,你喜欢这银钗,那就买了送给你,就当我这个姐姐给妹妹送的初见之礼。”宋珍说着拿起银钗,就在婉儿的发上比了比:“好看。”
“真的要送给我吗?”婉儿一双眼都亮晶晶的,宋珍笑了:“自然是真的。”说着宋珍又对那女子道:“还有这根金簪,我也要了,到时候,就给邝姨。”
“原来是给表姐买,我只是顺带。”婉儿故意这样说了一句,宋珍捏一下她的脸,二人又笑嘻嘻地看了别的首饰,没有再买,也就在这房间闲坐,等着素巧他们看完铺子再来寻自己。
外面传来喧哗声,宋珍和婉儿并没有放在心上,接着那女子就走了进来,面上带着一些为难神色:“二位姑娘,外面来了一位管家娘子,说是通判府的人,想再看几样首饰。”
“就让她们进来吧。”宋珍晓得店家也只有这一间屋子,对女子笑着说,女子对宋珍行礼:“多谢多谢。”
说完女子就走出去,转瞬就有两个管家婆子走了进来,瞧见宋珍和婉儿,她们只当这是这城内寻常人家的女儿,也只笑了笑,就在宋珍身边坐下。
吴嬷
嬷不由轻咳一声,这声咳嗽让一个婆子抬头,瞧见吴嬷嬷,这婆子急忙站起身:“原来是吴婶婶,不是说您跟着您家中的姑娘,夫人在外面休养吗?”
“陈姐姐,这许多日子不见,你这会儿啊,越发发福了。”说着吴嬷嬷就笑着道:“我既然出现在这里,那我们姑娘,也就在左近了。”
这姓陈的婆子听到这话,瞧了瞧,急忙伸手拉起另一个婆子,对宋珍道:“原来姑娘也在这里,倒是我们冒犯了。”
“无妨!”宋珍这才开口说话,又指了指边上:“你们是来给你们家三奶奶,挑选一些首饰的。”
“是,原本这首饰都是齐全的,谁知来的时候,发现有两样首饰忘了装来,这会儿写信回去让随身带来,已经来不及了,这才问过了我们三爷,带了这位来挑两样补上。”陈婆子恭敬地说着。
这时候那女子又端着一盘首饰进来,瞧见方才还耀武扬威的陈婆子这会儿恭恭敬敬的,心里面虽然感到奇怪,却不敢多说一句,只是把托盘放在桌上:“这几样首饰,还请二位细看。”
“你先出去吧。”陈婆子对那女子说着,等那女子走了,陈婆子才又道:“谁晓得竟然遇到了姑娘。”说着陈婆子又拉着那个婆子要给宋珍磕头赔不是。
“这城里也只有这么两家银楼,我瞧着这家银楼还不错,遇到也是平常事。”宋珍急忙让吴嬷嬷扶起这两个婆
子,并让她们坐下。
陈婆子虽站起身,却不敢坐下,依旧恭敬地道:“那我们就站着瞧瞧。”
“姑娘既然在这里,想来眼光必定比我们强,不如就请姑娘代我们掌掌眼。”另一个婆子已经笑着道。
宋珍哦了一声,吴嬷嬷就笑了:“我们姑娘虽然眼光强,毕竟还是个没吃茶的女儿,就还是你们挑吧。”
“说的也是,这姑娘的首饰和妇人的首饰是不一样的。”陈婆子也笑着说了一句,二人也就在那挑选首饰,吴嬷嬷既然闲着,也就在那和陈婆子说话,不外就是问苏度的媳妇定的是哪家姑娘,今年多大。
“是周阁老的孙女,今年十八了。”陈婆子说着就对吴嬷嬷道:“这就是我们三奶奶的奶嬷嬷。”
奶嬷嬷陪着出嫁,也是平常事儿,吴嬷嬷急忙笑着说了恭喜,这嬷嬷也含笑道:“姑娘自从生下来,吃了我的奶,长到十八都没离开我一天,原本我们老爷说,让我退养,好好地享福。我惦记着姑娘,这才求了我们老爷,让我跟着姑娘来。”
“这也是你对你们姑娘的一份心。”吴嬷嬷笑着说,这嬷嬷轻叹一声:“还记得姑娘生下来的时候,人都没有这么长,这会儿,总算长到出嫁时候了,我们地下的太太,也该闭眼了。”
原来周氏也是个没娘的女子,不过看她有奶嬷嬷,又能和苏度配上姻缘,想来周家对她还好。宋珍在心中猜度着
,吴嬷嬷问完了,陈婆子自然也要问问,素巧这会儿在做什么,听说素巧就在这附近庄子上,陈婆子笑着道:“既然遇到了,也该给邝娘子请个安再走。”
吴嬷嬷刚要拒绝,就见小吴嫂子走了进来,对吴嬷嬷笑着说:“已经看完了铺子,娘子在茶楼等着呢,请姑娘过去茶楼。”
“这就必定要去请安了。”陈婆子也晓得吴嬷嬷要拒绝,含笑说了一句。这还真是碰巧,既然如此碰巧,吴嬷嬷自然也只能带她们前去。
陈婆子把挑选的首饰交给那个女子,让她着人送到通判衙门去,也就跟着吴嬷嬷出去。
马车等在银楼面前,宋珍和婉儿上了马车,茶楼离得不远,吴嬷嬷和陈婆子她们就步行往茶楼来。
“这城虽说没有京城大,却也十分热闹。”那嬷嬷含笑说着,吴嬷嬷点头:“是,我们娘子说,胜在幽静。”
“要我说,你们夫人就不该离开京城。”陈婆子环顾下四周,叹了口气,吴嬷嬷拍她一下:“你这老货,想是在京城享福久了,竟然嫌弃了?你们三爷可还在这做官呢。”
“我哪里敢嫌弃啊,只是我年岁大了,这外面的日子,过不惯了。”陈婆子的话被婉儿听得很清楚,她不由好奇地问宋珍:“姐姐,这外面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日子,她们怎么过不惯呢?”
这外面的日子,就是普通日子,不再是高墙大院中那些规规矩矩的日子
,不再是绣鞋上连灰都沾染不到的日子,而是柴米油盐,而是嬉笑怒骂,自然也有很多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