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仁义道德不适合人吃人的时代
就在成蟜瞎想的时候,嬴政突然出声道:
“扶苏,今日的功课完成了吗,夫子的教导都学会了吗?”
扶苏下意识地扳直了身体,回答道,“回父王,今日的功课已经完成了,夫子说他已经没有再教授孩儿的东西了,接下来全靠孩儿自己感悟了,所以太祖母正在为孩儿寻找其他夫子。”
嬴政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说实话,扶苏同样拥有很高的天赋。
所有经论教义,扶苏基本听一遍就能记得七七八八,就是缺少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教授扶苏的夫子才会说,他已经没有再能传授扶苏的东西了,他不可能将自身的理解强加给扶苏,那不是一个作为夫子教授该有的做法。
每个人对先贤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那才是他们需要从中感悟出的道理。
“好了,那么严肃干嘛。”姝理揉着扶苏肉嘟嘟的小脸,故意营造出轻松的气氛。
但奈何,明明单独在姝理面前像个小小孩的嬴政,一旦扶苏出现,就会一直维持着严肃的神情,板着个脸,几乎不会露出什么好的脸色。
对嬴政而言:这天下本就是大争之世,他的儿子,同样是要平天下的人,不能像个废物一样,靠着王室公子的身份混吃等死!
但同时,由于姝理不介意扶苏的身世,对其宠溺有加,嬴政也爱屋及乌地喜爱扶苏,只是他从来不会表现出这方面的情感。
姝理不管嬴政,转而问道扶苏,“既然你说你现在的夫子已经没东西教你了,那太后打算再找什么人教你?”
“听说咳,回阿媪,听说太祖母遣人去了齐国,寻一位有名的博士。”
姝理笑着揉了揉扶苏的脑袋,道,“我们聊天,哪来那么多繁冗礼节。”然后继续说道,“既然是有名的博士,那他是出自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扶苏想了想,回答道,“回阿媪,太祖母先前所寻来的夫子皆是教授我儒学,所以扶苏猜测,这位博士应当也是来自儒家。”
姝理微微挑眉。
这就很奇妙了。
秦国可是以法立国,以法为尊,秦国公子都是以法家做启蒙的。
而儒家在各国的地位都相当尴尬,很少受待见,尝试过儒家改革的国家不是被灭就是没成效。
扶苏的启蒙学姝理不知道是不是法家,但至少听扶苏所说,华阳太后一直以来给扶苏所寻来的夫子都是教导的儒学。
姝理转头看向嬴政,果然见他皱起了眉头。
在这个战乱不断,谁武力强,谁就有话语权的时代,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告诉你:你和别的国家争斗这样是不对的,你们都是周天子的大臣,你应该疼爱百姓,尊奉周天子……
这就是孔子的治国理念。
这种以礼为核心的‘仁爱’思想,落到诸侯们耳中,听起来就有点毫无意义了,毕竟身处于动乱的时代里,根本就没有环境来实行孔子的治国理念。
一言以蔽之,对于诸侯们而言,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点:不合时宜!
如果真的要践行孔子的治国理念,应该不是在一个战火缤纷的年代,而是在一统的天下,没有了他国征伐的威胁才行。
不然就像自己要被打死了,结果来人跟你说,不要争斗,不要反抗,要营造和谐的气氛。
和谐他大爷呢,再不反抗人都要没了。
“儒家?”嬴政喃喃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些不满。
作为诸侯国中少有推崇孔孟之道的宋、鲁和中山三国,都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其中极为推崇仁义的宋国,不惜用自身向各国证明儒家理念的不适宜性:
齐桓公死后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取而代之,发起会盟。为了彰显仁义,宋襄公不听目夷意见不带一兵一卒。
结果,来回奔走发起会盟的宋襄公,被‘不讲仁义’的楚国‘执牛耳’,宋襄公自己也沦为楚国俘虏,被各个诸侯国嘲笑。
而为了报会盟之耻,宋国攻打楚国盟友郑国,楚国出兵救郑,宋国回军迎战楚国,双方在泓水展开大战。
宋军先于楚军到达泓水,楚军渡河,公子目夷说:“可以趁着楚军正在渡河,半渡而击。”宋襄公却认为半渡而击非君子所为,执意要等楚军全部过河后再战。
楚军刚过河还没有列阵完毕,目夷说:“趁楚军立足未稳,发起进攻。”
宋襄公仍然以仁义之师的名义阻止:“等楚军列好阵。”等楚军列阵完毕,宋襄公率军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落荒而逃。
另外一个推从孔孟之道的中山国。
当时中山王仰仗着伐燕的胜利,自以为国力强盛,不再关心周边的形势,中山国君醉心于儒、道、墨学说,把儒家思想奉为治国之术。
“贵儒学贱壮士”的政策,导致“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中山国很快出现“兵弱于敌,国贫于内”的局面。
重文轻武,崇儒尚道,让一度强大起来的中山国被赵武灵王覆灭后,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复国,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在兼并战争激烈的乱世时期,儒墨道思想只是为拯救生灵涂炭社会苦难所开的乱世药方,并不能成为富国强兵的方略。
所以,哪国若真大力推从孔孟之道,那才是跟打着灯笼进厕所没什么区别。
儒家思想的孔孟之道,在大一统的年代,不失为一种太平国策,有利于臣民的臣服和国家的统治,但是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却是不合时宜的思想。
“我大秦推崇法学,儒家之学并不符合现在的乱世。”姝理打着圆场,说道,“荀况之徒李斯,虽师从儒学,但深习法学,由儒入法。”
“既然如此,让李斯教导扶苏,既不是恰到好处。”姝理望向嬴政,想知道他的看法。
嬴政沉思片刻。
他不喜儒家的满口仁义道德,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那只会让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猎物。
所以听到扶苏所说他一直学的都是儒学时,感到十分生气。
堂堂大秦公子,不学法,竟学儒,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而后听到姝理的建议,想了想,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嬴政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扶苏,“依蝉儿所言,让李斯教导扶苏,并让扶苏搬出【华阳宫】。”
感谢【荒芜禁区】的月票,感谢
第269章仁义道德不适合人吃人的时代
就在成蟜瞎想的时候,嬴政突然出声道:
“扶苏,今日的功课完成了吗,夫子的教导都学会了吗?”
扶苏下意识地扳直了身体,回答道,“回父王,今日的功课已经完成了,夫子说他已经没有再教授孩儿的东西了,接下来全靠孩儿自己感悟了,所以太祖母正在为孩儿寻找其他夫子。”
嬴政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说实话,扶苏同样拥有很高的天赋。
所有经论教义,扶苏基本听一遍就能记得七七八八,就是缺少了自己的理解。
所以教授扶苏的夫子才会说,他已经没有再能传授扶苏的东西了,他不可能将自身的理解强加给扶苏,那不是一个作为夫子教授该有的做法。
每个人对先贤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那才是他们需要从中感悟出的道理。
“好了,那么严肃干嘛。”姝理揉着扶苏肉嘟嘟的小脸,故意营造出轻松的气氛。
但奈何,明明单独在姝理面前像个小小孩的嬴政,一旦扶苏出现,就会一直维持着严肃的神情,板着个脸,几乎不会露出什么好的脸色。
对嬴政而言:这天下本就是大争之世,他的儿子,同样是要平天下的人,不能像个废物一样,靠着王室公子的身份混吃等死!
但同时,由于姝理不介意扶苏的身世,对其宠溺有加,嬴政也爱屋及乌地喜爱扶苏,只是他从来不会表现出这方面的情感。
姝理不管嬴政,转而问道扶苏,“既然你说你现在的夫子已经没东西教你了,那太后打算再找什么人教你?”
“听说咳,回阿媪,听说太祖母遣人去了齐国,寻一位有名的博士。”
姝理笑着揉了揉扶苏的脑袋,道,“我们聊天,哪来那么多繁冗礼节。”然后继续说道,“既然是有名的博士,那他是出自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扶苏想了想,回答道,“回阿媪,太祖母先前所寻来的夫子皆是教授我儒学,所以扶苏猜测,这位博士应当也是来自儒家。”
姝理微微挑眉。
这就很奇妙了。
秦国可是以法立国,以法为尊,秦国公子都是以法家做启蒙的。
而儒家在各国的地位都相当尴尬,很少受待见,尝试过儒家改革的国家不是被灭就是没成效。
扶苏的启蒙学姝理不知道是不是法家,但至少听扶苏所说,华阳太后一直以来给扶苏所寻来的夫子都是教导的儒学。
姝理转头看向嬴政,果然见他皱起了眉头。
在这个战乱不断,谁武力强,谁就有话语权的时代,突然冒出一个人来告诉你:你和别的国家争斗这样是不对的,你们都是周天子的大臣,你应该疼爱百姓,尊奉周天子……
这就是孔子的治国理念。
这种以礼为核心的‘仁爱’思想,落到诸侯们耳中,听起来就有点毫无意义了,毕竟身处于动乱的时代里,根本就没有环境来实行孔子的治国理念。
一言以蔽之,对于诸侯们而言,孔子的仁爱思想有点:不合时宜!
如果真的要践行孔子的治国理念,应该不是在一个战火缤纷的年代,而是在一统的天下,没有了他国征伐的威胁才行。
不然就像自己要被打死了,结果来人跟你说,不要争斗,不要反抗,要营造和谐的气氛。
和谐他大爷呢,再不反抗人都要没了。
“儒家?”嬴政喃喃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些不满。
作为诸侯国中少有推崇孔孟之道的宋、鲁和中山三国,都消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其中极为推崇仁义的宋国,不惜用自身向各国证明儒家理念的不适宜性:
齐桓公死后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取而代之,发起会盟。为了彰显仁义,宋襄公不听目夷意见不带一兵一卒。
结果,来回奔走发起会盟的宋襄公,被‘不讲仁义’的楚国‘执牛耳’,宋襄公自己也沦为楚国俘虏,被各个诸侯国嘲笑。
而为了报会盟之耻,宋国攻打楚国盟友郑国,楚国出兵救郑,宋国回军迎战楚国,双方在泓水展开大战。
宋军先于楚军到达泓水,楚军渡河,公子目夷说:“可以趁着楚军正在渡河,半渡而击。”宋襄公却认为半渡而击非君子所为,执意要等楚军全部过河后再战。
楚军刚过河还没有列阵完毕,目夷说:“趁楚军立足未稳,发起进攻。”
宋襄公仍然以仁义之师的名义阻止:“等楚军列好阵。”等楚军列阵完毕,宋襄公率军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落荒而逃。
另外一个推从孔孟之道的中山国。
当时中山王仰仗着伐燕的胜利,自以为国力强盛,不再关心周边的形势,中山国君醉心于儒、道、墨学说,把儒家思想奉为治国之术。
“贵儒学贱壮士”的政策,导致“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中山国很快出现“兵弱于敌,国贫于内”的局面。
重文轻武,崇儒尚道,让一度强大起来的中山国被赵武灵王覆灭后,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复国,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在兼并战争激烈的乱世时期,儒墨道思想只是为拯救生灵涂炭社会苦难所开的乱世药方,并不能成为富国强兵的方略。
所以,哪国若真大力推从孔孟之道,那才是跟打着灯笼进厕所没什么区别。
儒家思想的孔孟之道,在大一统的年代,不失为一种太平国策,有利于臣民的臣服和国家的统治,但是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却是不合时宜的思想。
“我大秦推崇法学,儒家之学并不符合现在的乱世。”姝理打着圆场,说道,“荀况之徒李斯,虽师从儒学,但深习法学,由儒入法。”
“既然如此,让李斯教导扶苏,既不是恰到好处。”姝理望向嬴政,想知道他的看法。
嬴政沉思片刻。
他不喜儒家的满口仁义道德,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那只会让自己成为别人口中的猎物。
所以听到扶苏所说他一直学的都是儒学时,感到十分生气。
堂堂大秦公子,不学法,竟学儒,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而后听到姝理的建议,想了想,的确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嬴政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扶苏,“依蝉儿所言,让李斯教导扶苏,并让扶苏搬出【华阳宫】。”
感谢【荒芜禁区】的月票,感谢